不能怯,必傷七恕之道;莊而不能同,有違和光之義,此皆滯於一方也。
  盧曰:自守矜嚴,不能同物,失於和也。
  兼四子之有以易吾,吾弗許也。
  四子各是一行之極,設使兼而有之,求變易吾之道,非所許。
  此其所以事吾而不貳也。
  會同要當寄之於聖人,故欲罷而不能也。
  盧曰:兼有仁辯、嚴勇,吾且不與之易,況不能兼之。夫子能兼四子之不能也,故事我而不貳心矣。此論道之大者,更在其行藏之卷耳。
  政和:聖人之道極高明,而道中庸,或過,或不及,皆非道也。賢者過之,聖人無取焉。回能仁而不能反,非大仁也;賜能辯而不能訥,非大辯也;由能勇而不能怯,非大勇也;師能莊而不能同,非和光也。雖不該不遍,在道一曲,然各有所長,時有所用,乃若夫子之大全,則備道而兼有之。彼數子者,仰聖人而自知其小,則孔子雖各以其所能為賢於己,而彼其所事我者,亦安能貳己哉?
  范曰:顏淵得其行而未得其所以行,故雖或不違於三月之久,未能克己於一日之間,豈非能仁而不能反者耶?于貢得其言而未得其所以言,故孔子列之言語之科,孟子稱其說辭之善,豈非能辯而不能訥者耶?乘桴之游,或譏其好勇過我,三軍之問,或譏其臨事而懼,則由能勇而不能怯可知;飾堂堂之容難與為仁,持嘐嘐之志不掩其行,則師能莊而不能同可知。之四子者,皆非全才,故兼其有以易吾,聖人弗許也。然則夫子之道,其猶海乎?或小或大,或多或寡,各隨所取而有得焉耳。
  沖虛至德真經四解卷之九竟
  沖虛至德真經四解卷之十
  仲尼
  子列子既師壺丘子林,日損之師。友伯昏瞀人,乃居南郭。從之處者,日數而不及。
  來者相尋,雖復日日料簡,猶不及盡也。
  雖然,子列子亦微焉,
  列子亦自不知其數也。
  朝朝相與辯,無不聞。
  師徒相與講肄,聞於遠近。
  盧曰:來者既多,列子亦不知其數;日日談講,聖人之跡無不聞也。
  而與南郭子連墻二十年,不相謁請;
  其道玄合,故至老不相往來者也。
  相遇於道,目若不相見者,道存則視廢也。門之徒役以為子列子與南郭子有敵不疑。敵讎。
  盧曰:眾疑有讎怨,見不相往來也。
  有自楚來者,問子列子曰:先生與南郭子奚敵?子列子曰:南郭子貌充心虛,耳無聞,目無見,口無言,心無知,形無惕。往將奚為?
  充,猶全也。心虛則形全矣,故耳不惑聲,目不滯色,口不擇言,心不用知,內外冥一;則形無震動也。
  盧曰:貌全而心至,終不耳目心口之為辯也,故心無所用,知形無所憂惕。
  雖然,試與汝偕往。閱弟子四十人同行,
  此行也,豈復簡優劣計長短,數有四十,故宜而記之也。
  見南郭子,果若欺魄焉,而不可與接。
  欺魄,士人也。一說云:欺頭。神凝形喪,外物不能得闚之矣。
  顧視子列子,形神不相偶,而不可與群。
  神役形者也。心無思慮,則貌無動用,故似不相攝御,豈物所得群也。
  盧曰:閱簡弟子往見之,果若欺魄為像人,若令之欺頭者,形神不可與接也。
  南郭子俄而指子列子之弟子末行與言,
  偶在末行,非有貴賤之位。遇感而應,非有心於物也。
  衎衎然若專直而在雄者。
  夫理至者無言,及其有言,則彼我之辯生矣。聖人對接俯仰,自同於物,故觀其形者,似求是而尚勝也。
  盧曰:末行者,情未忘於是非耳,衎衎衍然求勝之氣耳。
  子列子之徒駭之。
  見其尸居,則自同於土木,見其接物,則若有是非,所以驚。
  反舍,咸有疑色。
  盧曰:疑其未忘勝負之心。
  范曰:南明也,居南郭則自幽而即明之意。從之處者,日數而不及,以言保汝之眾也。朝朝相辯,無不聞,以言肄業之勤也。而與南郭子連墻二十年,不相謁請,則又其道之兼忘而不相往來者,相遇於道,目若不相見,則又其道之默契而無所用見者。門之徒役遂以為有敵不疑,曾不知夫體道之人彼我混冥,未嘗立敵也。有自楚來而問者,子列子告之以南郭子其貌充矣,則全而不虧;其心虛矣,則刳而無物。耳之聞也,反聽而已;目之見也,內視而已。默而識之,以。則無言;覺而冥之,以知則無知。若然則踐形而上,又孰有惕然震悸者?彼且離人而常寂焉。往而為妄,行而偽,故曰:往將奚為。雖然,道無往而不存,亦無往而不可。閱弟子四十人同行者,言其與有足者偕至於丘也。見南郭子,果若欺魄焉,而不可與接,則熱然似非人矣。顧視子列子,形神不相偶,而不可與群,則答然似喪禍矣。南郭子俄而指子列子之弟子末行者與言,則又採而出,感而應,而不得已而有言焉。是其言也,猶時女也,曷嘗有心於為言哉?故自外觀矣,殆見其衎衎然以道自樂。其靜也專,其動也直,雖若有尚物求勝之心,而所謂不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