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地道失戒,則疾風涌水,曠旱之災,百穀不實也。一切草木,皆謂之穀。經言:地無以寧,將恐發。謂山崩川竭,萬物災傷,皆由王者咎。先見兆於天,次降災於地也。
  在數為五行,
  東方木九,南方火三,西方金七,北方水五,中央土十二。雖中央而位在四季。
  五數失戒,則水火相薄,金木相傷。
  五數推移,四時以成,若其有失,則災癘刀兵。《西昇經》曰:五行不相剋,萬物盡可全也。
  在治為五帝,
  東方太皞木,南方炎帝火,西方少皞金,北方顓頊水,中央黃帝土也。
  五帝失戒,則祚夭身亡。
  五帝為帝王更治,五行相生,隨方受任,若失戒暴虐,則國祚不長,身不獲壽也。
  在人為五藏,
  肝屬木,心屬火,肺屬金,腎屬水,脾屬土也。
  五藏失戒,則性發狂。
  所行過惡,則五藏失神,五藏失神,則令人性狂。狂,謂僻也。尋五戒以防五惡。為惡各有所生,但一惡便使性狂,不待五也。今言五者,總其數耳。經云: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心為五藏之主,故舉其一也。故後章云:失一則命不成。又尋戒旨,自天及人,皆云失戒而致災祥者,明為息之起,起自由人。是以帝王有慶,兆民賴之,如有不善,則天下受殃。故知三才等治,得失必同。又自天至人,雖有五條,為失之本,在人而已。故次章云:戒於此者,而順於彼也。
  老君曰:是五者,戒於此而順於彼。
  謂上來五事,悉在於人,故云戒於此也。順於彼者,理也。夫息之所生,由於違理,若順理而行,復何戒乎?明為戒於過耳,若過而不戒,禍息之興,豈可禳也!
  故殺戒者,束方也,受生之氣,尚於長養,而人犯殺,則肝受其害。
  氣數相感,自內于外。肝主長養,故一切咸知慕生。懷殺之性,則逆氣衝肝,肝氣凶壯,還自災身,故云害也。
  盜戒者,北方也,太陰之精,主於閉藏,而人為盜,則腎受其殃。
  腎為太陰,陰主閉藏,故一切咸知收斂。而人為盜,則腎氣為傷,故云殃也。殃者,積惡之應者也。
  婬戒者,西方也,少陰之質,男女貞固,而人好婬,則肺受其沴。
  肺為少陰,金性堅貞,故男正女潔。而人好姪,則肺氣枯竭,故云沴沴惡氣也。旱災日沴也。
  酒戒者,南方火也,太陽之氣,物以之成,而人好酒,則心受其毒。
  心為一身之主,以成乎人,是太陽之氣也。好酒之人,則毒衝于心,藏府荒廢,以致迷喪者也。
  妄語戒者,中央土德信,而人妄語,則脾受其辱。
  脾屬土,土信而有怛,故言德也。人之稟性,以信為本,而人妄語,則辱歸於己。脾總人身為義也。
  五德相資,不可虧缺。
  虧,謂廢也。缺,謂傷也。言人受生,鈴備此五德,五德無虧,則終享福吉,故云不可虧缺者也。
  老君曰:此五失一,則命不成。
  向辯人身,各有所生,此名毀犯,虧缺之咎,故云命不成。命不成者,謂不全其性分及天年也。《元命包》日:行正不過得壽命。壽命,正命。
  是故不殺者,乃至無有殺心。
  夫殺心之起,起於不戒,遂至增甚。今言乃至無有殺心者,自微自防也。
  自有雖不手殺,或因人行殺,或勸人行殺,或看人行殺,或使人行殺,而心不為惡,皆同於殺也。所以然者,皆由有殺心。若其不戒,終不能成就者也。
  不盜,乃至無有邪取。
  謂貪盜之人,始於小竊,小竊不戒,遂至大取。或因公利私,或憑法招物,或依恃勢力,封山畋澤,或誘說癡愚,以役其力。如此而得,皆非正理,同於盜,故云乃至無有邪取。明非正偷盜也,貪婪皆是者也。
  不婬,乃至無有邪念。
  婬者,皆由放恣,或男或女,情慾不一。尋五戒之重,莫過於婬,亡身喪家,故不復論。又有不畏罪網,因法媾慾,外託奉道,內實婬濁。如斯之徒,實為巨惡,故云乃至無有邪念。自非夫妻而行婬者,皆為邪也。
  不酒,乃至無有勢力。
  夫酒致過,或因尊上之所勸逼,遂至亂失。今以戒自持,雖有勢力,亦不違犯。酒之傷人,如火不救,逾多逾盛,不極而不止者也。
  不妄語,乃至無有漏泄。
  真實之心,則無私惡。無私惡,故無有隱諱。無隱諱,復何漏泄也。
  如是可謂成也。
  前云失一則命不成,是理未曲備。今既重說,其義粗顯,故云如是可謂成也。
  老君曰:戒中婬酒,能生五惡。
  婬則奢,奢則責,食則盜,盜則欺,欺則懼,懼則殺,此並婬之所能至也。酒能發狂,又能婬。《太清經》云:人身有三萬六千蟲,皆在五藏皮膚之中,飲酒則諸蟲唉動,唉動則眾惡興,眾惡興則無所不為。故云能生五惡也。
  戒者,戒惡也。惡世之中,男女權娌,罹於骨肉。
  讙,謂雜也。罹,謂犯也。言婬慾之心,人乃至不避姓族,因法混雜,無復分別者也。
  上慢下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