惮矣。君子于此可不慎欤。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民之惮于为仁,不啻如蹈水火。水火固有焚溺之患矣,未有以仁而伤生者。然则何所惮而不为哉。至于人欲之横流,情伪之滋炽,滔滔焰焰,自益深益热矣。乃反甘心而不悔,此下愚之所以不移,圣人之所以哀矜也。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仁之为道,是圣门第一工夫。进之唯恐其不亟,行之惟恐其不力,非可与人相让而为者也。到此地,虽师有所不让,岂可谓师为之而不敢为哉。不让非争胜之谓。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贞者,万变而不失其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哉。谅者,守小信而不知变,必不能正也。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敬其事者,尽忠于君,夙夜匪懈之谓也。人患不能敬耳。利禄岂可急哉。若以利禄先入,其心只是私意,安得能敬。
  子曰:“有教无类。”
  种类虽或不同,然同有此心,则同有此理,安有不可教者。但患不真有教耳。真有教,方不论其类。直是能转移变化,方可言有启迪之不得其旨,感发之不得其道,虽谆谆其诲,谓之有可乎。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去声]谋。”
  谋者,相资以取益也。功利,而与之谋道,问学,而与之谋利,可乎?二者不啻冰炭。
  子曰:“辞达而已矣。”
  古人非泛滥于文也,所以明理耳,故曰辞达而已矣。虽然敷畅厥旨,了然无疑,方谓之达辞。至于能达,岂易得哉。
  师冕见[贤遍切],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平声]?”子曰:“然。固相[去声]师之道也。”(师,乐师,瞽者。冕,名。再言某在斯,举在坐之人以诏之。相,助也。古者瞽必有相。)
  观夫子相师之道,岂薄俗所可知哉。哀矜恻怛之意,温然见于辞旨之外,一物失所如己隐忧,此天地之心也。
  
  季氏第十六
  
  季氏将伐颛[音专]臾[音俞]。冉有、季路见[贤遍切]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音扶]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平声]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于虔切]用彼相[去声]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徐履切]出于柙[户甲切],龟玉毁于椟[音独]中,是谁之过与[平声]?”冉有曰:“今夫[音扶]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音扶]舍[上声]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音扶]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颛臾,国名,鲁附庸也。东蒙,山名。先王封颛臾于此山之下,使主其祭,在鲁地之中。夫子,指季孙。周任,古之良史。陈,布也。列,位也。相,辅相也。兕,野牛也。柙,槛也。椟,匮也。在柙而出,在椟而毁,乃典守者之罪,所以责二子也。固,谓城郭完固。费,季氏私邑。寡,少也。贫,乏也。均,平也。安,安宁也。远人,谓颛臾。分崩离析,谓公室四分,家臣屡叛。干,楯也。戈,戟也。萧墙,屏也。)
  夫子始责之以尔是过与,则曰二臣皆不欲。及再责之以是谁之过欤,则曰不取必为忧,屡遁其说而情实毕露矣。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此君子所以疾恶之也。大抵国家先治内,后治外。不患寡而下治,内之道也。夫如是而下治,外之道也。今也远人不服,则不能来邦。分崩离析则不能守,而乃谋伐颛臾于邦内,扶颠持危,恐不如是二子之罪,安所逃乎。忧在萧墙,所以警惧而教之也。此章辞旨明畅,事之是非利害切中二子之隐微,昭然如数黑白于照临之下,非圣人孰能与于此哉。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先王之制,诸侯不得变礼乐,专征伐。陪臣,家臣也。)
  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此一王之权,所以尊无二上者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则世数久远,固已可占,况大夫乎,又况陪臣执国命乎。此盖为当时而叹也。天下有道,人主之威权日行于上。诸侯有不然者则变置之,安得使大夫而窃政于其下哉。有道则自无可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音扶]三桓之子孙,微矣。”(鲁自文公薨,公子遂杀子赤,立宣公,而君失其政。历成、襄、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