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无
  射(之)
   仲
  吕(之)
   黄
  钟(之)
   林
  钟(之)
   太
  簇
   南
  吕
   姑
  洗
   应
  钟
   夹
  钟
   无
  射
  (为)
   仲
  吕
  为
   黄
  钟
  为
   林
  钟
  为
   太
  簇
  为
   南
  吕
  为
   姑
  洗
  为
   应
  钟
   蕤
  宾
   大
  吕
  
  
  
   高
  
  宫
   仙
  吕
  宫
   中
  吕
  宫
   黄
  钟
  宫
   道
  调
  宫
   正
  
  宫
   南
  吕
  宫
  
  
   高
  般
  涉
   仙
  吕
  调
   中
  吕
  调
   黄
  钟
  调
   正
  平
  调
   般
  涉
  调
   高
  平
  调
  
  
  
  下
  四
   下
  工
   下
  一
   下
  凡
  
  上
  
  六
  
  尺
   下
  凡
  
  上
  
  六
  
  尺
   高
  四
   高
  工
   高
  一
  
  
  
  《宋史,乐志》(载蔡元定)云:
  “燕乐七宫皆生于黄钟,七羽皆生于南吕。”(燕乐
  七宫皆生于黄钟,
  七商皆生于太簇,
  七羽皆生于南吕,
  七角皆生于应钟者,
  当系指
  七宫调之音阶,皆同于黄钟均以黄钟为宫之音阶,
  七商调之音阶,皆同于黄钟均以太簇为宫之音阶,
  七羽调之音阶,皆同于黄钟均以南吕为宫之音阶,
  七角调之音阶,皆同于黄钟均以应钟为宫之音阶,如下:
  黄钟均 黄林太南姑应蕤
   钟钟簇吕洗钟宾
  七宫之音阶 以黄钟为宫 152637#4->1 2 3 #45 6 71
  七商之音阶 以太簇为宫 b7415263->1 2 34 5 6b7 1
  七羽之音阶 以南吕为宫 b3b741526->1 2b3 4 5 6b7 1
  七角之音阶 以应钟为宫 b6b2b3b7415->1b2 b3 4 5b6 b7 1
  )
  案,燕乐之源,据《隋书?音乐志》,出于龟兹琵琶。
  《辽史?乐志》亦云:
  “四旦二十八调,不用黍律,以琵琶弦谐之。”
  则七宫一均,琵琶之第一弦也(何以见得?)。
  此弦即以琴之第七弦为之。琴之第七弦,实太簇律(半?)律,
  [其景锦案 ”律律”当是半律之伪]
  故燕乐之黄钟,实太簇声,所谓高二律也。
  (唐宋分用玉/铁尺律,以是宋之黄钟等于唐之太簇,此即高二律之缘,与燕乐宫调相当于琴乐第七弦太簇半律无关!)
  燕乐声高,无正黄钟声(?),或又以为夹钟半律(?)。
  
  七羽一均,琵琶之第四弦也(何以见得?)。
  此弦为第一弦之半声,即太簇清声。
  故燕乐之南吕,亦太簇声也。
  (黄钟南吕皆为太簇?若可以这样任意指称,则28调之谜,还有何不可解之处呢!)
  
  第一弦最大,故以为宫声,第四弦最细,故以为羽声。盖取“大不逾宫,细为(不)过羽”之义。
  (“大不逾宫,细不过羽”指制作钟时,最大的钟不应低过于黄钟声,以免劳民伤财,与琵琶之定弦无关!)
  
  段安节曰,“宫逐羽音”,故七羽调名与七宫多相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