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唇>、<六么令>、<六么遍>(见(元陶九成) 《辍耕录》仙吕宫)、<胜葫芦>。
  
  [案:金院本无仙吕宫,但有仙吕调。
  今以《中原音韵》及《辍耕录》考之,此六曲是仙吕宫,故载于此,其余皆载入仙吕调。)
  
  元《中原音韵》,仙吕宫(本无宫字,今补入)曲四十二章:<端正好>(楔儿)、<赏花时>、<八声甘州>、<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那咤令>、<鹊踏枝>、<寄生草>、(六么序)、<醉中天>、<金盏儿>(即<醉金盏>)、<醉扶归>、<忆王孙>、<一半儿>、<瑞鹤仙>、<忆帝京>、<村里迓古>、<元和令>、<上马娇>、<游四门>、<胜葫芦>、<后庭花(亦作煞)>、<柳叶儿>、<青哥儿>、<翠裙腰>、<六么令>、<上京马>、<祆神急>、<大安乐>、<绿窗愁>、<穿窗月>、<四季花>、<雁儿>、<玉花秋>、<三番玉楼人>(亦入越调)、<锦橙梅>、<双雁子>、<太常引>、<柳外楼>、赚煞尾。
  案:(元陶九成) 《辍耕录》仙吕宫曲三十六章,
  (明臧懋循)《元曲选》仙吕宫六十一章。与此不同。
  黄钟宫
  《琵琶录》:宫七调,第七运黄钟宫。
  
  《宋史律历志》:无射之宫为黄钟宫。
  
  《补笔谈》:下凡字配无射。
  又:无射宫今为黄钟宫,杀声用(下)凡(无射)字。
  又:黄钟宫用九声:高五、下凡、高工、尺、上、高一、高四、六、合。
  (七商之越调、七羽之黄钟羽,同(均)。)
  
  《词源》:无射(之)宫俗名黄钟宫。
  
  [案:七宫之第七运,即案琵琶大弦之第七声也。
  黄钟一均,即实用(夹钟均之)太簇(一)、夹钟(二)、仲吕(三)、林钟(四)、南吕(五)、无射(六)、黄钟(七)之七律,则此调居第七,名为无射,实应黄钟(宋之无射,与唐之黄钟同高),故不曰无射宫,而曰黄钟宫也。
  黄钟宫即琵琶之(下)凡字调,故杀声用(下)凡字(无射)也。
  《宋史乐志》,大晟府言:”宴乐宫调多不正,如以无射为黄钟宫”,即指此调也。
  琵琶之第七柱(七匀孔律?),为丝音之第八声,与散声相应,案第七柱得黄钟声,则宫弦散声为黄钟可知矣。)
  
  [又案,一均但有七调,故律吕之名虽十二,而以纪调者,只用七律也。黄钟一均,除所用七律之宫声外,其太簇、姑洗、蕤宾、南吕、应钟五律之宫声,则谓之“中管调”。)
  
  《宋史乐志》教坊所奏凡十八调(四十六曲)──
  黄钟宫曲三:<粱州>、<中和乐>、<剑器>、
  队舞大曲十八,黄钟宫曲一:<宇宙荷皇恩>、
  曲破二十九,黄钟宫曲一:<采莲回>、
  [案:教坊琵琶独弹曲破十五,有无射宫调<帝台春>一曲,当是黄钟宫,附载于此。)
  
  小曲二百七十,黄钟宫曲十二:<菊花杯>、<翠幕新>、<四塞清>、<满帘霜>、<画屏风>、<折茱萸>、<望春云>、<苑中鹤>、<赐征袍>、<望回戈>、<稻稼成>、<泛金英>。
  因旧曲造新声者五十八,黄钟宫曲三:<倾杯乐>、<朝中措>、<三台>。
  云韶部大曲十三,黄钟宫曲一:<中和乐>。
  
  [案:《姜白石集》黄钟(之)宫有<齐天乐>一曲,此恐是正宫。
   又自制曲无射(之)宫有<惜红衣>一曲,方是黄钟宫也。
  《碧鸡漫志》,<虞美人>旧曲,近世转入黄钟宫。
  又云,今黄钟宫 有<万岁乐>,
  又云,今黄钟宫有<三台夜半乐>,
  又云,今世所传<麦秀两歧>在黄钟宫,
  又云,<河传唐>词存者二、其一乃今<念王孙曲>,属无射(之)宫。
  又<凉卅>七宫曲,既有黄钟(之)宫,又有无射(之)宫,则所谓黄钟(之)宫者,皆正宫也。
  又,(周密)天基圣节排当乐次,无射(之)宫有<碎锦梁州歌头大曲>(诸部合),亦黄钟宫也。)
  
  金院本<黄钟宫>十六曲:<快活尔缠令>、<出队子>、“(柳叶儿)、<侍香金童缠令>、<双声迭韵>、<黄鸯儿>、<降黄龙衮>、<降黄龙缠令>、<刮地风>、<整金冠令>、<赛儿令>、<神仗儿>、<四门子>、<闲花啄木儿第一>、<整乾坤>、尾。
  
  元《中原音韵》,黄钟宫二+四章(本无宫字,今补入。)<醉花阴>、喜迁莺>、<出队子>、<刮地风>、<四门子>、<水仙子>、<寨儿令>、<神仗儿>(亦作煞)、<节节高>、<者刺古>、<愿成双>、<贺圣朝>、<红锦袍>(即<红罗袄>)、<昼夜乐>、<人月圆>、<彩楼春>(即<抛球乐>)、<侍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