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吕之角就不阙么?)则是南渡时高宫尚存,但不多用耳。
  至金院本、元杂剧始阙高宫也。)
  中吕宫
  《琵琶录》:宫七调,第三运中吕宫。
  
  《宋史律历志》:夹钟之宫为中吕宫。
  
  《补笔谈》:下一字配夹钟。
   又:夹钟(之)宫今为中吕宫,杀声用(下)一字。
  又:中吕宫用九声,紧(高?)五、下凡、高工、尺、上、下一、下(高?)四、六、合。(七商之双调、七羽之中吕调,同(均))。
  
  《词源》:夹钟宫俗名中吕宫。
   [案:七宫之第三运,即案琵琶大弦之第三声也。(第三声非太簇而是夹钟。因宋制无太簇之宫)
  黄钟一均,既实用太簇(一) (否!当是宋制比唐制高二律!)、夹钟(二)、仲吕(三)、林钟(四)、南吕(五)、无射(六)、黄钟(七)之七律, (此七律实属夹钟均,唐以夹钟为律本,宋制高二律,故改以大吕为律本。)则此调居第三,名为夹钟,实应仲吕,故不曰夹钟宫,而曰中吕宫也。(宋之夹钟等于唐之仲吕。)
  中吕宫即琵琶之一字调,故杀声用(下)一字(夹钟)也。
  《梦溪笔谈》既云“高四字近夹钟”,
  《补笔谈》又云“下一字配夹钟”,则所谓以字谱分配律吕者,亦不过意为迁就而已,不能正相应也。余仿此。)
  (否!“下一字配夹钟”,指宋制之夹钟是bSi。“高四字近夹钟”,意指宋乐之『高四』字(太簇),近唐乐之夹钟与姑洗之间;也就是所谓的「今乐高于古乐二律以下」──宋之律制,比唐之律制高不到两律。《梦溪笔谈》无误!)
  
  《宋史乐志》:教坊所奏凡十八调──
  四十大曲, 中吕宫曲二:<万年欢>,<剑器>;
  队舞大曲 十八,中吕宫曲一:<大宋朝欢乐>;
  曲 破 二十九,中吕宫曲二;<杏园春>、<献玉杯>;
  小 曲二百七十,中吕宫十三:<上林春>,<春波绿>,<百树花>、<寿无疆>、<万年春>,<击珊瑚>、<柳垂丝>、<醉红楼>、<折红杏>、<一园花>、<花下醉>、<游春归>、<千树柳>。
  因旧曲造新声者五十八,中吕宫(《宋史》脱宫字,误!)四:<倾杯乐>、<剑器>、<感皇恩(化)>、<三台>。
  云韶部大曲十三,中吕宫曲一:<万年欢>。
  
  [案:柳永《乐章集》中吕宫有<送征衣>、<昼夜乐>、<柳腰轻>、<梁州令>四曲。
  张先、《子野集》中吕宫有<南乡子>、<菩萨蛮>、<踏莎行>、<感皇恩>、<西江月>,<庆金杯>、<浣溪沙>、<相思儿令>、<师师令>,<山亭燕慢>,<谢池春慢>、 <惜双双>十二曲。
  《姜白石集》自制曲中吕宫有<扬州慢>、<长亭怨慢>二曲。
  《碧鸡漫志》“<虞美人>旧曲三,其一中吕宫。”
  又“夹钟宫<春光好>,唐以来多此曲。”夹钟(之)宫,即中吕宫也。
  又(周密)“圣节排当乐次”夹钟(之)宫有<万寿永无疆>引子、(v篥起)、<圣寿齐天乐慢>(同上)、<帝寿昌慢>(笛起)、<升平乐慢>(笙起)、<万方宁慢>(方响起)、<永遇乐慢>(v篥起)、<寿南山慢>(笛起)、<练春光慢>(笙起)、<赏仙花慢>(v篥起)、<碧牡丹慢>(方响起)、<上苑春慢>(笛起)、<庆寿乐慢>(笙起)、<柳初新慢>(v篥起)、<万寿无疆薄媚曲破>(诸部合)十四曲。)
  
  金院本,中吕宫五曲:<迎仙客>、<满庭霜>(即满庭芳)、<踏莎行>、<粉蝶儿>、<石榴花>。
  
  [案:金院本无中吕宫,但有中吕调,今以<张予野集>及《中原音韵》考之,此五曲是中吕宫,故载于此,其余皆载入中吕调。)
  
  元《中原音韵》中吕宫三十二章:(本无宫字,今补入)
  <粉蝶儿>、<叫声>、<醉春风>、<迎仙客>、<红绣鞋>(即朱履曲)、<普天乐>、<醉高歌>、<喜春来>(即<阳春曲>)、<石榴花>、<斗鹌鹑>、<小上楼>、<满庭芳>、<十二月>、<尧民歌>、<快活三>、<鲍老儿>、<古鲍老>、<红芍药>、<剔银灯>、<蔓菁菜>、<柳青娘>、<道和>、<朝天子>(即<谒金门>)、<四边静>、<齐天乐>、<红衫儿>、<苏武持节>(<即山坡里羊>)、<卖花声>(即<升平乐>亦作<煞>)、<四换头>、<摊破喜春来>、<乔捉蛇>、<煞尾>。
  
  [案:(元陶九成) 《辍耕录》中吕宫曲三十八章,
  (明臧懋循)《元曲选》中吕宫七十三章,与此不同。)
  道调宫(《宋史乐志》作”道宫”)
  《琵琶录》:宫七调,第四运道调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