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常不足也。

  二、鱼际(荥穴)

  部位 在大指本节后散脉中。

  证治 洒淅恶风寒。虚热。舌上黄。身热头痛。咳嗽。汗不出。痹走胸背痛。不得息。

  目眩烦心。少气。腹痛不下食。肘挛支满。喉中干燥。寒栗鼓颔。咳引尻痛。溺出。呕血。心痹。悲恐。

  针灸 针入二分。留三呼。

  按:鱼际乃阴荥火穴。在手大指后鱼腹中。手大指接近次指时。则鱼腹丰满。离开次指时。则本节后内侧微陷下。有如鱼腹正中交际之形。故名鱼际。鱼际为火穴。

  肺为金藏。火能克金。故此穴言针不言灸。

  三、大渊(俞穴)

  部位 在手掌后陷中。

  证治 胸痹逆气。寒厥善哕呕。饮水咳嗽。烦惋不得卧。肺胀满膨膨。臂内廉痛。目生白翳。眼 赤筋。缺盆中引痛。掌中热。数欠。喘不得息。噫气上逆。心痛唾血。

  振寒。咽干。狂言口僻。

  针灸 针入二分。可灸三壮。

  按:大渊乃脉之所会。本输篇云。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俞。盖其穴在手大指如鱼形之后。再下一寸。即寸口脉之起点。此五脏之 穴。亦称原穴。盖六腑水谷精华。

  注入五脏经 之起原处。故称渊。

  四、经渠(经穴)

  部位 在寸口陷中。

  证治 疟寒热。胸背拘急。胸满膨膨。喉痹。掌中热。咳嗽上气。数欠。热病汗不出。

  暴痹喘。足心痛。呕吐。

  针灸 针入二分。留三呼。禁不可灸。灸即伤人神。

  按: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即关上部位。寸至关长一寸九分。以下即为尺中。言经渠者。乃经过之冲渠要道。大渊在寸口之始。经渠居寸口之中。并未入于尺中也。

  五、尺泽(合穴)

  部位 在肘中约纹上动脉中。

  证治 风痹肘挛。手臂不得举。喉痹上气。舌干。咳嗽唾浊。四肢暴肿。臂寒短气。

  针灸 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其:尺泽乃肺之合穴。可针。可灸。盖阴合为水。肺为金藏。水乃金之所生。邪之实者针之。泻某子故也。肺乃脏气之藏。山泽通气。此穴恰在太阴尺中。脉之结点。

  故名尺泽。义至深也。

  上卷 本输穴说难

  手阳明大肠经六穴

  一、商阳(井穴)

  部位 在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

  证治 胸中气满。喘咳支肿。热病汗不出。耳鸣耳聋。寒热 疟。口干。颐颔肿。齿痛。

  恶寒。肩背急。相引缺盆痛。目青盲。

  针灸 针入一分。留一呼。右取左。左取右。如食顷立已。可灸三壮。

  按:商阳乃阳井金穴之始。木上有水曰井。水乃金之所生。阳常有余。商乃肺音。大肠合之。故曰商阳。大肠之脉。上颈贯颊。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故治齿病目病。当左取右而右取左也。

  二、二间(荥穴)

  部位 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前。内侧陷中。

  证治 喉痹颔肿。肩背痛。振寒鼻鼽衄血。多惊口 。

  针灸 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按:二间乃阳荥水穴。金水相生。可针可灸。手次指亦名食指。共三节。此穴在二节与三节之中间。故曰二间。

  三、三间(俞穴)

  部位 在手大指次指本节之后。内侧陷中。

  证治 喉痹。咽中如鲠。齿龋痛。嗜卧。胸满肠鸣。洞泄寒疟。唇焦口干。气喘。目 急痛。

  针灸 针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壮。

  按:三间乃阳俞木穴。手阳明脉之所注。在食指本节第三骨之后。大次指歧骨之前。

  穴居其中。故名三间。

  四、合谷(原穴)

  部位 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证治 疗寒热疟。鼻鼽衄。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头痛。齿龋。喉痹。痿臂。面肿。

  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

  针灸 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若妇人妊娠。不可剌。刺之损胎气。

  按:合谷乃大肠手阳明之原穴。居大指次指歧骨间。稍偏次指微前缺陷中。直下可达劳宫。与后溪成一直线。大指次指相合处。类似深谷。故称合谷。病重者。可深刺八分或一寸。

  五、阳溪(经穴)

  部位 在腕中上侧大指与次指两筋间陷中。

  证治 狂言喜笑见鬼。热病烦心。目风赤烂有翳。厥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