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x小半夏加茯苓汤\x 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
煎服如前。
\x《外台》茯苓饮\x 治心胸中有痰饮宿水,自吐出水,复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茯苓(三两)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上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再进之。
【集注】赵良曰∶呕为痰饮动中,涌而出之。呕尽本当渴,渴则可征支饮之全去。今
反不渴,是其饮尚留,去之未尽也。用半夏之辛温,生姜之辛散,散其欲出之饮,则所
留之邪自尽矣。半夏、生姜皆味辛,可治膈上痰,心下坚,呕逆目眩。然悸必心受水凌,
故加茯苓以去水,伐肾邪安心神也。后方加人参、枳实、橘皮,此由上、中二焦气弱,水
饮入胃,脾不能输归于肺,肺不能通调水道,以致停积为痰、为宿水。吐之则下气因而上
逆,虚与气结,满不能食,当补益中气。以人参、白术为君,茯苓逐宿水,枳实破诸气
为臣。开脾胃,宣扬上焦,发散凝滞,则陈皮、生姜为使也。其积饮既去,而虚气塞满
其中,不能进食,此证最多。
<目录>卷五
<篇名>删补名医方论(五)
属性:\x礞石滚痰丸\x 治实热老痰之峻剂,虚寒者不宜用。
黄芩(八两) 大黄(酒蒸,八两) 沉香(忌火,五钱) 礞石(焰消 过,埋地内七日用,一两)
上四味为细末,水丸,川椒大,量人大小用之。用温水一口,送过咽即仰卧,令药
徐徐而下,半日不可饮食,勿起身行动言语,待药气自胃口渐下二肠,然后动作饮食。服
后喉间稠粘壅滞不快,此药力相攻,故痰气泛上也。少顷药力至,而渐逐恶物人腹下肠,效如附应。
\x指迷茯苓丸\x 治中焦停痰伏饮。
半夏(制,二两) 茯苓(一两) 枳壳(五钱) 风化硝(二钱半)
上四味,姜汁糊为丸。
【注】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游者,营运也;溢者,渗溢也;输者,
输布也;精气者,水化之精气也。言入于胃营运水化之精气,渗溢于肠胃之外,而上输
布于脾也。又曰∶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言水之清者上升,犹天之雨露也。又曰∶通调
水道,下输膀胱。言水之浊者下降,犹地之江河也。此皆言水自浊化清,由腑输脏;自
清分浊,由脏输腑,水之营运循环也。又曰∶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言水发源于脾,周布
四脏,并行五经也。此皆言水内养脏腑,外滋百骸,水之变化精微也。如是者,何痰之
有?若饮食失度不和于中,水精不渗溢于外,直下走大、小肠而为泄泻矣。若三焦失运,气
不蒸化,水之清者不升,水之浊者不降,精化为水,则内停作胀,外泛作肿,上攻喘呼,
下蓄淋 矣。若上焦气不清肃,不能输布,留于胸中,水之精者悉变为浊,阳盛煎灼成痰,
阴盛凝蓄为饮也。故治痰者,以清火为主,实者利之,虚者化之。治饮者,以燥湿为主,实
者逐之,虚者温之。所以古人治饮有温补之法,而治痰则无之也。王隐君制礞石滚痰丸,
治老痰一方,用黄芩清胸中无形诸热,大黄泻肠胃有质实火,此治痰必须清火也。以礞
石之燥悍,此治痰必须除湿也。以沉香之速降,此治痰必须利气也。二黄得礞石、沉香,
则能迅扫直攻老痰巢穴,浊腻之垢而不少留,滚痰之所由名也。若阳气不盛,痰饮兼作,又
非此方所宜,当以指迷茯苓丸合而治之,用半夏燥湿,茯苓渗湿,风硝软坚,枳壳利气。
别于二陈之甘缓,远于大黄、礞石之峻悍,殆攻中之平剂欤!
\x金匮枳术汤\x 治心下硬如大盘,边旋如杯,水饮所作。
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散。
【注】心下,胃之上脘也。上脘结硬如盘,边旋如杯,谓时大时小,水气所作,非有形
食滞也。用枳实以破结气,白术以除水湿,温服三服,则腹软结开而硬消矣。李杲法仲景
以此方倍白术,是以补为主也,此方君枳实,是以泻为主也。然一缓一急,一补一泻,其
用不同,只此多寡转换之间耳。
\x桂苓甘术汤\x 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又曰∶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桂
苓甘术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集注】赵良曰∶《灵枢》谓心胞络之脉动则病胸胁支满者,谓痰饮积于心胞,其病
则必若是也。目眩者,痰饮阻其胸中之阳,不能布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