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胸隔胀满痰多,大便涩。
人参 黄芩 栀子 枳壳 薄荷 甘草 连翘 杏仁 桑皮 大 黄 桔梗
水煎服。
【集注】王又原曰∶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又肺为娇脏,其不堪破耗也明矣。自
肺热伤肺之说行,曰保肺补肺,众共哗之。曰清肺泻肺,药与和之。岂知古人清肺、泻肺
等汤,而必皆以人参立名,夫亦可晓然于肺气之不可耗,而人参之在所必用也。肺体清
而法天,下济而司降令,一切混浊不得上干者,皆胸中之气健营运而不息也。若肺气少
弛,则降下失令,混浊之气遂逆上行,此为咳嗽为喘急,肺叶胀举,胸膈紧痛,移热大
肠,大便艰涩,种种显有余之象,实种种为不足之征。故不问内伤外感,为热为寒,要
以人参保定肺气为主。或佐骨皮、知母、阿胶滋之,乌梅、五味、罂粟壳敛之,半夏曲、
生姜降之,杏仁,桑皮、枳壳、桔梗利之,栀子、黄芩、连翘凉之,麻黄、薄荷发之,大
黄下之,总恃人参之大力,握枢而运,已入之邪易出,而将来之邪无从入也。肺邪得诸
药以俱出,而肺气不随诸药以俱出也。然则人参亦何尝伤肺,乃畏而不敢用耶?又谓风
寒咳嗽,忌用五味子;嗽用粟壳,止嗽如神,切肺如刀。然此无本之言,不知始自何出,皆
因不读《本草》,不知药之性味功能,以讹传讹也。近世之医,亦不能辨,惟识者察之。
\x泻白散\x 治肺气郁热,咳嗽而喘,面肿身热。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水煎服。
【集注】季楚重曰∶经云∶肺苦气上逆。上逆则上焦郁热,气郁生涎,火郁生热,因
而制节不行,壅甚为喘满肿嗽。白者肺之色,泻白泻肺气之有余也。君以桑白皮,质液而
味辛,液以润燥,辛以泻肺。臣以地骨皮,质轻而性寒,轻以去实,寒以胜热。甘草生用
泻火,佐桑皮、地骨皮泻诸肺实,使金清气肃而喘嗽可平,较之黄芩、知母苦寒伤胃者
远矣。夫火热伤气,救肺之治有三∶实热伤肺,用白虎汤以治其标;虚火刑金,用生脉
散以治其本;若夫正气不伤,郁火又甚,则泻白散之清肺调中,标本兼治,又补二方之
不及也。
\x阿胶散\x 治肺虚有火,嗽无津液,咳而硬气者。
真阿胶(一两) 牛蒡子(炒,二钱半) 马兜铃(炒,五钱) 杏仁(七钱) 炙甘草(五
钱) 糯米)一合)
每服两许,水煎服。
【集注】程应旄曰∶痰带红线,嗽有血点,日渐成痿,缘肺处脏之最高,叶间布有细窍,
气从此出入,呼吸成液,灌溉周身,所谓水出高源也,一受火炎,吸时徒引火升,呼时
并无液出,久则肺窍俱闭,喉间或痒或疮,六叶遂日焦枯矣。今用阿胶为君者,消窍瘀也。
用杏仁,大力子,宣窍道也。马兜铃者,清窍热也。糯米以补脾,母气到则肺自轻清无碍矣。
\x二陈汤\x 治肥盛之人,湿痰为患,喘嗽胀满。
半夏(制,三钱) 茯苓(三钱) 陈皮(去白,二钱) 甘草(一钱)
上四味,加姜三片,水煎服。
【集注】李中梓曰∶肥人多湿,湿挟热而生痰,火载气而逆上,半夏之辛,利二便而
去湿。陈皮之辛,通三焦而理气。茯苓佐半夏,共成燥湿之功。甘草佐陈皮,同致调和
之力。成无己曰∶半夏行水气而润肾燥。经曰∶辛以润之是也。行水则土自燥,非半夏
之性燥也。或曰∶有痰而渴,宜去半夏代以贝母。吴琨曰∶渴而喜饮,小便利者易之。不
能饮水,小便不利,虽渴宜半夏也,此湿为本,热为标,所谓湿极而兼胜已之化,非真
象也。又东南之人,湿热生痰,故朱震亨主之加枳实、砂仁,名枳实二陈汤,其性较急
也,先哲云∶二陈为治痰之妙剂,其于上下、左右无所不宜,然只能治实痰之标,不能治
虚痰之本。虚痰之本在脾胃,治者详之。
\x温胆汤\x 治热呕吐苦,虚烦,惊悸不眠,痰气上逆。
竹茹 枳实 半夏 甘草 陈皮 茯苓 生姜
上七味,水煎服。
【集注】罗谦甫曰∶胆为中正之官,清静之府,喜宁谧,恶烦扰,喜柔和,恶壅郁。盖
东方木德,少阳温和之气也。若病后,或久病而宿有痰饮未消,胸膈之余热未尽,必致
伤少阳之和气,以故虚烦惊悸者,中正之官,以 蒸而不宁也。热呕吐苦者,清静之府,以
郁炙而不谧也。痰气上逆者,木家挟热而上升也。方以二陈治一切痰饮,加竹茹以清热,
加生姜以止呕,加枳实以破逆,相济相须,虽不治胆而胆自和,盖所谓胆之痰热去故也。命
名温者,乃谓温和之温,非谓温凉之温也。若谓胆家真畏寒而怯而温之,不但方中无温胆
之品,且更有凉胃之药也。
\x小半夏汤\x 呕家本渴,渴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