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详经义,不穷物理,相沿去心久矣,今特表正之。《经》云∶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饥,胃
络脉绝者,以麦冬根颗联系不断,能通达上下四旁,令结者解,伤者复,绝者续,皆借中心
之贯通也。又主羸瘦短气者,补胃自能生肌,补肾自能纳气也。久服轻身不老、不饥者,先
天与后天俱足,斯体健而耐饥矣。(《崇原》曰∶“麦冬气味甘平,质性柔润,凌冬青翠,
盖禀少阴冬水之精,与阳明胃土相合。)”又曰∶凡物之凉者,其心必热,热者阴中之阳也。
人但知去热,而不知用阳,得其阳而后能通阴中之气。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细辛

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
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张隐庵曰∶细辛气味辛温,一茎直上,其色赤黑,禀少阴泉下之水阴,而上交于太阳之
药也。少阴为水脏,太阳为水腑,水气相通行于皮毛,内合于肺;若循行失职,则病咳逆上
气,而细辛能治之。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从巅络脑;若循行失职,则病头痛脑动,而细
辛亦能治之。太阳之气主皮毛,少阴之气主骨髓,少阴之气不合太阳,则风湿相侵。痹于筋
骨,则百节拘挛;痹于腠理,则为死肌;而细辛皆能治之。其所以能治之者,以气胜之也。
久服明目利九窍者,水精之气濡于空窍也;九窍利,则轻身而延年矣。
又曰∶宋元佑・陈承谓细辛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不通而死。近医多以此语忌
用,而不知辛香之药岂能闭气?上品无毒之药何不可多用?方书之言,类此者不少。学人不

察而遵信之,伊芳黄之门,终身不能入矣!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柴胡

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
轻身、明目、益精。(按∶经文不言发汗,仲圣用至八两之多,可知性纯,不妨多服,功缓
必须重用也。)
叶天士曰∶柴胡气平,禀天中正之气。味苦无毒,得地炎上之火味。胆者,中正之官,
相火之府;所以独入足少阳胆经,气味轻升,阴中之阳,乃少阳也。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者
,心腹肠胃,五脏六腑也。脏腑共十二经,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柴胡轻清,升达胆气,
胆气条达,则十一脏从之宣化,故心腹肠胃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也。其主饮食积聚者,盖饮
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之疏散又借少阳胆为生发之主也。柴胡升达胆气,则肝能散精,而饮食
积聚自下矣。少阳经行半表半里,少阳受邪,邪并于阴则寒;邪并于阳则热。柴胡和解少阳
,故主寒热之邪气也。春气一至,万物俱新。柴胡得天地春升之性,入少阳以生气血,故主
推陈致新也。久服清气上行,则阳气日强,所以轻身。五脏六腑之精华上奉,所以明目。清
气上行,则阴气下降,所以益精。精者,阴气之英华也。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黄连

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热气目痛、 伤泪出,明目,肠 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
痛。久服令人不忘。
陈修园曰∶黄连气寒,禀天冬寒水之气,入足少阴肾;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
手少阴心。气水而味火,一物同具,故能除水火相乱,而为湿热之病。其云主热气者,除一
切气分之热也。目痛、 伤、泪出、不明,皆湿热在上之病;肠 腹痛下痢,皆湿热在中之
病;妇人阴中肿痛,为湿热在下之病;黄连除湿热,所以主之。久服令人不忘者,苦入心即
能补心
以其味之苦而补之;而寒能胜火,即以其气之寒而泻之。千古唯仲景得《本经》之秘。《金
匮》治
心气不足而吐血者,取之以补心;《伤寒》寒热互结心下而痞满者,取之以泻心;厥阴之热
气撞心者
,合以乌梅;下利后重者,合以白头翁等法。真信而好古之圣人也。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防风

内容:气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
疼痛、身重。久服轻身。
陈修园曰∶防风气温,禀天春术之气而入肝;味甘无毒,得地中土之味而入脾。主大风
三字提纲,详于巴戟天注,不赘。风伤阳位,则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者,经络之风也;骨
节疼痛者,关节之风也;身重者,病风而不能 捷也。防风之甘温发散,可以统主之。然温
属春和之气,入肝而治风;尤妙在甘以入脾,培土以和水气,其用独神。此理证之易象,于
剥复二卦而可悟焉。两土同崩则剥,故大败必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