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甘、微温,无毒。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
精气,多子,妇人症瘕。久服轻身。
陈修园曰∶肉苁蓉是马精落地所生,取治精虚者,同气相求之义也。凡五劳七伤,久而
不愈,未有不伤其阴者。苁蓉补五脏之精,精足则阴足矣。茎中者,精之道路,精虚则寒热
而痛,精足则痛已矣。(又滑以去着)。精生于五脏,而藏之于肾,精足则阳举,精坚令人多
子矣。妇人症瘕,皆由血淤,精足则气充,气充则淤行也。叶天士注∶症瘕之谓其咸
以坚,滑以去着,温以散结,犹浅之乎测苁蓉也。
张隐庵曰∶马为火畜,精属水阴。苁蓉感马精而生,其形似肉,气味甘温,盖禀少阴水
火之气,而归于太阴坤土之药也。土性柔和,故有苁蓉之名。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地黄

内容:气味甘、寒,无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
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
(参叶天士) 地黄气寒,入足少阴肾经。味甘无毒,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重浊,阴也;
阴者,中之守也;伤中者,守中真阴伤也。地黄甘寒,补中焦之精汁,所以主之。血痹者,
血虚闭而不运也。地黄味甘以滋脾血,气寒以益肾气,气血行而闭者开矣。肾主骨,益肾则
水足而
润脾则土滋而肌肉丰也。作汤除寒热积聚者,汤者荡也,或寒或热之积
聚,汤能荡之也。盖味甘可以缓急,性滑可以去着也。又曰∶除痹者,言不但逐血痹,更除
皮肌筋骨之痹也。除皮肉筋骨之痹,则折跌绝筋亦可疗矣。久服轻身不老,以先后二天交换
,元气与谷气俱纳也。生者尤良,谓其本性俱在也。
陈修园曰∶地黄,《本经》名地髓,《尔雅》名 ,又名芑。唐以后几蒸几晒为熟地黄
,苦味尽除,入于温补肾经丸剂,颇为相宜;若入汤剂及养血凉血等方,甚属不合。盖地黄
专取其性凉而滑利流通,熟则腻滞不凉,全失其本性矣。徐灵胎辨之甚详,无如若辈竟执迷
不悟也。
又曰∶百病之极,穷必及肾。及肾,危证也。有大承气汤之急下法,有桃花汤之温固法
,有四逆汤、白通汤之回阳法,有猪苓汤、黄连鸡子黄汤之救阴法,有真武汤之行水法,有
附子汤之温补法,皆所以救其危也。张景岳自创邪说,以百病之生,俱从肾治。误以《神农
本经》上品服食之地黄,认为治病之药。(《内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毒药攻邪。神农所列上品,多服食之品,即五谷、五果、五菜之类也,玩“久服”二字可见
。圣人药到病瘳,何以云久服?凡攻邪以去病,多取毒药。)滋润胶粘,反引邪气敛存于少

而无出路,以后虽服姜、附不热,服芩、连不寒,服参、术不补,服硝、黄不下,其故何哉
?盖以熟地黄之胶粘善着。女人有孕服四物汤为主,随证加入攻破之药而不伤,以四物汤中
之熟地黄能护胎也。知其护胎之功,便可悟其护邪之害。胶粘之性最善着物,如油入面,一
着遂不能去也。凡遇有邪而误用此药者,百药不效。病家不咎其用熟地黄之害,反以为曾用
熟地黄而犹不效者,定为败症,岂非景岳之造其孽哉?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天门冬

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
、益气、延年、不饥。
【参】 天门冬禀寒水之气,而上通于天,故有天冬之名。主治诸暴风湿偏痹者,言风
湿之邪暴中于人身,而成半身不遂之偏痹。天冬禀水天之气,环转营运,故可治也。强骨髓
者,得寒水之精也。三虫伏尸皆湿热所化,天冬味苦可以祛湿,气平可以清热,湿热下逐,
三尸伏虫皆去也。太阳为诸阳主气,故久服轻身,益气。天气通贯于地中,故延年不饥。
张隐庵曰∶天、麦门冬,皆禀少阴水精之气。麦门冬,禀水精而上通于阳明;天门冬,
禀水精而上通于太阳。夫冬主闭藏,门主开转,咸名门冬者,咸能开转闭藏而上达也。后人
有天门冬补中有泻,麦门冬泻中有补之说,不知何处引来,良可叹也。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麦门冬

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饥,胃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
老,不饥。
张隐庵曰∶麦冬,本横生,根颗联系。有十二枚者,有十四枚者,有十五、六枚者,盖
合于人身十二络。加任之屏翳,督之长强,为十四络;又加脾之大络名大包,共十五络;又
加胃之大络名虚里,共十六络。唯圣人能体察之,用之以通脉络,并无“去心”二字。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