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湿滞之寒热也。后人见本草有治寒热之语,遂以治
凡病之寒热,则非惟不效,而且有害。自宋以来,往往蹈此病,皆本草不讲之故耳。



<目录>上品

<篇名>紫石英

内容:味甘温。主心腹咳逆,甘能和中,重能降气。邪气,散风寒。补不足,补心血之不
足。
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子宫属冲脉、血海,风寒入于其中,他药所不能及,
紫石英色紫入血分,体重能下达,故能入于冲脉之底,风寒妨孕,温能散寒驱风也。久服温
中,轻身延年。补血纳气之功。
此以色为治,色紫则入心,心主血,故能补血。其降气而能入下焦,则质重之效也。



<目录>上品

<篇名>五石脂

内容: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味甘平。主黄胆,泄痢肠 ,脓血阴蚀,皆
湿气在太阴、阳明之病也。下血赤白,收涩之功。邪气,正气敛则邪气除。痈肿,疽痔,恶

,头疡,疥瘙。此皆湿郁所生之毒。能除湿则诸病亦退。久服,补髓益气,肥健不饥,轻身
延年。敛精气而燥脾土,故有此效。五石脂各随五色补五脏。性治略同,而所补之脏各异。
石脂得金土杂气以成,故湿土之质,而有燥金之用。脾恶湿,燥能补之。然其质属土,
不至过燥,又得秋金敛藏之性,乃治湿之圣药也。



<目录>上品

<篇名>扁青

内容:味甘平。主目痛,明目,养肝之功。折跌痈肿,金疮不瘳。收涩敛肌之功。破积聚,
消肝邪也。解毒瓦斯,利精神。久服,轻身不老。精气所结之物,故能除毒,益精,增年也。
《内经》云∶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故目虽属肝之窍,而白乃肺之精也。五行之
中,
火能舒光照物,而不能鉴物,惟金之明,乃能鉴物。石体属金,故石药皆能明目。而扁青生
于山之有金处,盖金气精华之所结也,又色青属肝,于目疾尤宜。凡草木中,得秋金之气者
亦然。凡物精华所结者,皆得天地清粹之气以成,而秽浊不正之气不得干之,故皆有解毒之
功。其非精华所结,而亦能解毒者,则必物性之相制,或以毒攻毒也。



<目录>上品

<篇名>菖蒲

内容:味辛温。主风寒,辛能散风,温能驱寒。湿痹,芳燥能除湿。咳逆上气。开窍下逆。
开心孔,香入心。补五脏,气通和,则补益。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芳香清烈、故走达
诸窍而和通之,耳目喉咙皆窍也。久服轻身,气不阻滞则身体通利。不忘,不迷惑,延年。
气通则津液得布,故不但能开窍顺气,且能益精养神也。
菖蒲能于水石中横行四达,辛烈芳香,则其气之盛可知,故入于人身,亦能不为湿滞痰
涎所阻。凡物之生于天地间,气性何如,则入于人身,其奏效亦如之。盖人者得天地之和气
以生,其气血之性,肖乎天地,故以物性之偏者投之,而亦无不应也。余可类推。



<目录>上品

<篇名>菊花

内容:味苦平。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芳香上达,又得秋金之气,故能平肝风而
益金水。皮肤死肌,清肺疏风。恶风湿痹。驱风散湿。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菊
花晚开晚落,花中之最寿者也,故其益人如此。
凡芳香之物,皆能治头目肌表之疾。但香则无不辛燥者,惟菊得天地秋金清肃之气,而
不甚燥烈,故于头目风火之疾,尤宜焉。
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有形无形,无一之不补也。除邪
气,正气充则邪气自除。明目,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此所云明乃补其精之效,非若他
药,专有明目之功也。开心益智。人参气盛而不滞,补而兼通,故能入心孔而益神明也。久
服,轻身延年。补气之功。
人参得天地精英纯粹之气以生,与人之气体相似,故于人身无所不补。非若他药有偏长
而治
病各有其能也。凡补气之药皆属阳,惟人参能补气,而体质属阴,故无刚燥之病,而又能入

阴分,最为可贵。然力大而峻,用之失宜,其害亦甚于他药也。今医家之用参救人者少,杀
人者多。盖人之死于虚者,十之一二,死于病者,十之八九。人参长于补虚,而短于攻疾。
医家不论病之已去未去,于病久或体弱,或富贵之人,皆必用参。一则过为谨慎,一则借以
塞责,而病家亦以用参为尽慈孝之道。不知病未去而用参,则非独元气不充,而病根遂固,
诸药罔效,终无愈期。故曰杀人者多也。
或曰仲景伤寒方中病未去而用参者不少,如小柴胡、新加汤之类,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