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卷三\果部

<篇名>【杏仁】

内容:气温。味甘。有小毒。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汤
泡去皮尖双仁者大毒勿用)
杏仁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
杏果
本苦。且属核仁而有小毒。则禀火性。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升。阳也。肺为金藏。气上逆
乘肺则咳。肺苦气逆。急食苦以泄之。杏仁苦而下泄。所以止咳也。火结于喉。闭而不通。
则为喉痹。雷鸣者。火结痰雍声如吼也。杏仁温能散结。苦能下泄。甘可缓急。所以主之也
。杏仁味苦制肺。制则生化。则肺金下行。所以下气。肝藏血。血温则流行。故主产乳。血
既流行。疮口亦合。故又主金疮也。心阳虚。则寒水之邪自下。如豚上奔冲犯心君矣。故为
寒水奔豚。其主之者。杏仁禀火土之气味。能益心阳而伐水邪也。杏本有小毒。若双仁则
失其常。所以能杀人也。
制 方:
杏仁同白芍、甘草、北味、苏梗、百合、款冬。治火逆气喘。专一味。消狗肉积。



<目录>卷三\果部

<篇名>【桃仁】

内容:气平。味苦甘。无毒。主瘀血。血闭症瘕邪气。杀小虫。(双仁者大毒)
桃仁气平。禀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甘无毒。得地中南火土之味。入手少
阴心
经、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心主血。脾统血。血者阴也。有形者也。周流乎一
身。灌溉乎五脏者也。一有凝滞。非瘀即闭矣。至有形可征即成症。假物成形则成瘕。盖皆
心脾不运故也。桃仁甘以和血。苦以散结。则瘀者化。闭者通。而积者消矣。桃为五木之精
。能镇辟不祥。所以主邪气。禀火之苦味。所以杀小虫也。
制 方:
桃仁同大黄、朴硝、甘草、桂枝。名桃仁承气汤。治蓄血。



<目录>卷四\金石部

<篇名>【铁衣】

内容:气平。味辛甘。无毒。主风热恶疮疡疽疮。痂疥气在皮肤中。(醋炒研)
铁衣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辛甘无毒。得地金土之味。入足阳明燥
金胃
土。气味降多于升。性重色黑。阴也。肝为风木。风热疮疽痂疥。肝火症也。气平可以平肝
。味甘可以缓热。所以主之也。皮肤者肺之合也。气在皮中。气不敛也。其主之者。气平可
以敛气也。素问用铁落治狂。狂者肝木之症。故取金气以制之也。
制 方:
铁衣同白芍、甘草、丹皮、杞子、牛蒡、茯神、木瓜、远志。治狂症。同白芍、北味、
炮姜
、杞子、肉桂、甘草。治小儿惊风。



<目录>卷四\金石部

<篇名>【丹砂】

内容:气微寒。味甘。无毒。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恶
鬼。久服通神明不老。(水飞)
丹砂气微寒。禀天初冬寒水之气。入足少阴肾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
阴脾
经。色赤而生水银。入手少阴心经。盖心乃火藏而藏阴者也。气味降多于升。质重味薄。阴
也。心肾者。人身之水火也。天地之用在于水火。水火安则人身天地位矣。丹砂。色赤质重
可以镇心火。气寒可以益肾水。水升火降。心肾相交。身体五脏之病皆愈也。心者生之本。
神之居也。肾者气之源。精之处也。心肾交。则精神交相养矣。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
入者谓之魄。精神交养。则魂魄自安。味甘益脾。脾为后天。气者得于天。充于谷。后天纳
谷。所以益气。心病多舍于肝。心火不炎。则肝血上奉。故又明目也。色赤具南方阳明之色
。阳明能辟阴幽。所以杀精魅邪恶鬼也。久服通神明不老者。心之所藏者神明。久服丹砂。
则心火清。火清则血充。故虚灵不昧。光彩华面也。
制 方:
丹砂一两。同人参、茯神、甘草各二钱。山药、马豆各四钱。青黛、僵蚕各一钱。冰
片一分丸。名安神丸。治小儿惊症。同生地、当归、白茯、甘草、川莲。名朱砂安神丸。安
神清热。



<目录>卷四\金石部

<篇名>【芒硝】

内容:气寒。味苦。无毒。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炼
之如膏。久服轻身。
芒硝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
少阳
相火三焦经。气味俱降。阴也。其主五脏积热胃胀闭者。五藏本为脏阴之经。阴枯则燥。而
火就之。则热积于脏而阳偏盛矣。阳者胃脘之阳。阳偏盛。故胃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