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卷二\草部下

<篇名>【防风】

内容:气温。味甘。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痛
。久服轻身。
防风气温。禀天春和风木之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
脾经
。气味俱升。阳也。肝为风木。其经与督脉会于巅顶。大风之邪入肝。则行于阳位。故头眩
痛。其主之者。温以散之也。伤风则恶风。恶风风邪。在表之风也。肝开窍于目。目盲无所
见。在肝经之风也。风行周身。在经络之风也。骨节疼痛。风在关节而兼湿也。盖有湿则阳
气滞而痛也。皆主之者。风气通肝。防风入肝。甘温发散也。脾主肌肉。湿则身重矣。久服
轻身者。风剂散湿。且引清阳上达也。
制 方:
防风同白芍、黄 。治表虚自汗。同荆芥、白芷、生地、地榆、黄 。治破伤风。



<目录>卷二\草部下

<篇名>【葛根】

内容:气平。味甘辛。无毒。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葛根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辛无毒。得地金土之味。入足阳明经
燥金
胃。气味轻清。阳也。其主消渴者。葛根辛甘。升腾胃气。气上则津液生也。其主身大热者
。葛根气平。平为秋气。秋气能解大热也。脾有湿热。则壅而呕吐。葛根辛甘。升发胃阳。
胃阳鼓动。则湿热下行而呕吐止矣。诸痹皆起于气血不流通。葛根辛甘和散。气血活。诸痹
自愈也。阴者从阳者也。人生阴气。脾为之原。脾与胃合。辛甘入胃。鼓动胃阳。阳健则脾
阴亦起也。甘者土之冲味。平者金之和气。所以解诸毒也。
葛谷气平味甘。入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阴中阳也。阴中之阳为少阳。清轻上达。能
引胃
气上升。所以主下痢十岁以上。阳陷之症也。
制 方:
葛根同香薷、生地。煎服。可以预防热病。同白芍、甘草、山药、白茯、焦米。治痢血
不止
。葛根一味。治中毒。



<目录>卷二\草部下

<篇名>【麻黄】

内容:气温。味苦。无毒。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
寒热。破症坚积聚。(去节水煮去沫用)
麻黄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
经。
气味轻升。阳也。心主汗。肝主疏泄。入肝入心。故为发汗之上药也。伤寒有五。中风伤寒
者。风伤卫。寒伤营。营卫俱伤之伤寒也。麻黄温以散之。当汗出而解也。温疟。但热不寒
之疟也。温疟而头痛。则阳邪在上。必发表出汗。乃可去温疟邪热之气。所以亦可主以麻黄
也。肺主皮毛。皮毛受寒。则肺伤而咳逆上气之症生矣。麻黄温以散皮毛之寒。则咳逆上气
自平。寒邪郁于身表。身表者。太阳经行之地。则太阳亦病而发热恶寒矣。麻黄温以散寒。
寒去而寒热除矣。症坚积聚者。寒气凝血而成之积也。寒为阴。阴性坚。麻黄苦入心。心主
血。温散寒。寒散血活。积聚自破矣。(根节)气平。味甘无毒。入足太阳脾经、手太阴肺

。所以止汗也。
制 方:
麻黄同桂心。治风痹冷痛。同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治伤寒营症。同白芍、
甘草
、炮姜、细辛、苏梗、北味。治肺寒而喘。麻黄根同黄 、牡蛎末。小麦汤下。治自汗。



<目录>卷二\草部下

<篇名>【白芷】

内容:气温。味辛。无毒。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肉。
润泽颜色。可作面脂。
白芷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而芳香。得西方燥金之味。入足
阳明
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气味俱升。阳也。其主女人漏下赤白者。盖肝主风。脾主湿。风湿下
陷。则为赤白带下。白芷入肝散风。芳香燥湿。故主之也。肝藏血。血寒则闭气。温散寒。
故治血闭。阴者男子玉茎。女人牝户也。属厥阴肝。肿而寒热。肝经风湿也。湿胜故肿也。
白芷入肝。辛可散风。温可行湿。所以主之也。肝经会督脉于巅顶。风气通肝。肝开窍于目
。头风侵目泪出。肝有风而疏泄也。其主之者。以辛温可散风也。胃主肌肤而经行于面。辛
温益胃。故长肌肤。芳香辛润。故泽颜色也。可作面脂。乃润泽颜色之余事也。
制 方:
白芷同黄 、甘草、生地、麦冬、五味。能长肉。同辛夷、细辛。治鼻症。同甘草、生
姜、
豆豉、大枣。名神白散。治一切伤寒。同贝母酒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