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惟
粪者不佳,若散碎皆取自沙渗,力薄。 范咸台湾府志∶龙涎香传为鳅鱼精液,泡水面凝为
涎。能止心痛,助精气,以淡黄色嚼而不化者为佳;出淡水者,皆淡黄色,无黑色。 朱国
桢大政记∶龙涎香出苏门答剌国,西有龙涎屿,峙南巫里大洋之中,群龙交戏其上,遗涎焉
。国人驾独木舟伺采之,舟如龙形,浮海面,人伏其中,随风潮上下,傍亦用桨,龙遇之亦
不吞也。每一斤值其国金钱一百九十二枚,准中国铜钱九千文。嘉靖三十四年下户部取香百
斤,遍市京师不得,下广东藩司采买。部文至,台司集议,悬价每斤银一千二百两,仅得十
一两上进,内验不同,姑存之,亟取真者。部文再至,广州夷囚马那别的贮有一两三钱,上
之,黑褐色;密地都密地山夷人继上六两,白褐色。细问状之,黑者采在水,白者采在山,
皆真不赝。寻有密地山商再上,通前共得十七两二钱五分。次年进入内,辩验是真,许留用
。自后夷船闻上供,稍稍挟来市,始定价每一两价百金。龙涎之为用也,入香合和,能收敛
脑麝清气,虽数十年香味仍存。得其真者,和香焚之,翠烟袅空不散。涎沫有三品∶曰泛水
,曰渗沙,曰鱼食。泛水则轻浮水面,善水者伺龙出取之。渗沙则凝积年久,气渗沙中。鱼
食则化粪于沙碛。惟泛水者可食香用。又言鱼食亦有二种∶海旁有花若木芙蓉,春夏间盛开
,花落海,大鱼吞之,若腹肠先食龙涎,花咽入,久即胀闷,昂头向石上吐沫,干枯可用,
惟粪者不佳。 岭南杂记∶诸香龙涎最贵,市值每两不下百千,次亦五六十。出大食国,近
海有云气罩山间,知有龙睡下,或半年一二载,土人守视云散,则龙已去,必得其涎五七两
或十余两,众共分之。又大洋中有涡旋处,龙在其下,涌出之涎,日烁成片,风漂至岸,取
之。又岭外杂记∶龙枕石而睡,涎浮水、积而坚,新者色白,久紫,甚久者黑,气近臊,形
如浮石而轻,腻理光泽,入香焚之,翠烟浮空,结而不散。又出没海上,吐出涎沫,有三品
∶一泛水,二渗沙,三鱼食,泛水轻浮水面,善水者伺龙出随取;渗沙凡风浪飘泊舟屿,积
年气尽于沙土中;鱼食涎作粪,散沙碛,气腥秽,进贡亦不过四两。
按∶龙涎论色,则琐记言有白与紫黑之分,而札记又有浅黄色,广志有青黧色,辨真伪,

诸说互异。大抵不必论其色,总以含之不耗,投水不没,雨中焚之能爆者良。东璧纲目鳞部
龙下,龙脑、龙胎俱有主治,而于龙涎独遗之,惟附其名;云龙涎方药鲜用,惟入诸香。云
能收脑麝数十年不散,出西南海洋,春间群龙所吐涎沫,浮出者,番人采货之;亦有从大鱼
腹中剖得者,其状初若脂胶,黄白色,干则成块,黄黑色,如百药煎而腻理,久则紫黑如五
灵脂而光泽,其体细飘似浮石而腥臊,其说亦未确核。盖所云鱼腹中得者,即札记所云海鳅
鱼之精也,亦名龙涎,出台湾,不若大洋中产者佳。夫龙脑、龙胎,世上所无,龙涎则闽粤
货售者多。东璧何得于罕见者载之,于所有者反略之耶?则甚矣该博之难也。入药用隔汤顿
化如胶糖状者佳。
气腥,味微酸咸,无毒。 药性考∶味甘,气腥,性涩。 张瑶实云∶夹砂者有小毒,
乃土
人于砂碛上收取之,入药须以甘草水煮过用。 酉阳杂俎云∶龙 遇烟煤则不散。入药忌铁
器及石膏。
活血,益精髓,助阳道,通利血脉。 廖永言验方云∶利水通淋散症结,辟精魅鬼邪,
消气
结,逐劳虫尸疰。 陈良士云∶在澳门见倭夷用合舶硫及他药作种子丸,云汉时术士和丹用
此。倭夷皆有其方,秘不传中国。 札记云∶出淡水者,止心痛,助精气。 周曲大云∶龙
涎能生口中津液。凡口患干燥者,含之能津流盈颊。微若有腥气,粤中夷人合龙涎丸,和以
他药,便不腥;入口亦不耗减,一丸可用数十年不败。如单用龙涎入药,须先用鸡汤,将龙
涎制死,则入腹便化,否则入腹丝毫不损,盖极难克化者。方书云∶焚之其烟能入水盂。予
尝试之,多不验。
按∶龙乃东方之神,其体纯阳,能嘘气成云,阳之质轻浮,故云上升。其骨反入手足少
阴、
厥阴经者,盖凡知觉运动之物,皆肖阴阳以立体,孤阳则不生。龙秉纯阳,而骨反属阴,入
药能收阳中之阴,治心肾诸病,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其质灵,其齿能治魂游不定,镇惊
痫。凡病在肝,而龙主肝木,治之最神。涎乃阳中之阳,故其气绝香。龙属木,木之气得太
阳多者必香,故诸香以龙为最。得盂水径扑其中,不落空外,龙以水为用,见水则精入焉。
入药所以能利水道,分阴阳,能杀精魅鬼邪者,亦以至阴之物,见真阳而立解也。



<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