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目录>卷八

<篇名>诸谷部

内容:(十五种 附十九种)



<目录>卷八\诸谷部

<篇名>沙米

内容:延绥镇志∶苗茎如麻,叶类艾而稍圆,有刺,高尺许,生子成房,粒细如黍,杵去皮,
用羊
羹作食,服之不饥,边外名黍喇棘。 瀚海记∶沙蓬米,凡沙地皆有之,鄂尔多斯所产尤多
,枝叶丛生如蓬,米似胡麻而小,性暖,益脾胃,易于消化,好吐者多食有益,作为粥,滑
腻可食;或屑之,可充饼饵茶食之需。 人海记∶张家口内保安、沙城一带地产沙蓬,实如
蒺藜,中有米如稗子,食之益人。 药性考云∶蓬蒿之实,名曰沙米,清热消风,饥荒食旨

味甘性温,通利大肠,消宿食,治噎隔反胃,服之不饥。



<目录>卷八\诸谷部

<篇名>西国米

内容:\x珠儿粉 竹米\x
岭南杂记∶出西洋西国,煮不化,而色紫柔滑者真,伪者以葛粉为之。 通雅∶今南楚
两粤
专采葛根作粉食,其粉可作丸,曰葛粉丸,广人以假西国米,能醒酒。 朱排山柑国小识∶
西国米来自闽广洋艘,大如绿豆,以色紫煮不化者真,健脾运胃功最捷;久病虚乏者,煮粥
食最宜。
益胃和脾,病起宜食。



<目录>卷八\诸谷部

<篇名>珠儿粉

内容:洋舶带来,粤澳门杭宁波乍浦通舶市者皆有。形绝细,如苏子,匀圆而白,云系外洋人
采葛
根及薇箕根或茹粉所造,煮之须滚水冲泡,粒粒分明如鱼子样,极柔滑,以糖霜和食,或淡
食。
气清香,味甘滑,明目,运脾开胃,解酒生津,久服尤能强肾。
东西洋考∶大泥,即古 泥,今隶暹逻,土产有西国米,亦名沙孤米。其树名沙孤,身
如蕉
空心,取其里皮削之,以水捣过,舂以为粉,细者为王米,最精,粗者民家食之,以此代谷
。今贾舶虑为波涛所湿,只携其粉归,自和为丸。庚申十月,予在陈夔友家,见有胡西菽,
盛以玻璃小笔管瓶内,菽白而细,与珠儿粉无别,云得自王抚军署,可入药,大能消痰。其
甥女一夕患肺风痰喘,危极,儿医多言不救;用此一钱调姜汁灌下,其效如神。



<目录>卷八\诸谷部

<篇名>竹米

内容:物理小识∶竹结实,斑文两两相比,谓之竹米。
下积如神。



<目录>卷八\诸谷部

<篇名>陈仓米

内容:\x朱公米\x
岭南记∶武昌汉阳门内,旧为陈友谅仓基。甲子年,有掘得黑米者,色如漆,坚如石,
炒之
即松; 秋灯丛话∶康熙甲子,武昌郡之福坊,掘得黑米数十斛,坚如石,炒研为末,治膈
症如神,传为伪陈友谅积粟所。又天门学宫前明改建北郭仓基地,亦掘得黑米,治疾颇验。
乾隆丙申,黄州重修郡学,疏浚泮池,池底积粟甚伙,色如漆而坚,治病效如前,人争取之
。太守王公廷栋恐系前人镇压物,禁而掩之。敏按∶酉阳杂俎∶干 国尸毗王仓库,昔为火
所烧,其中粳米 者,于今尚存,服一粒,永不患疟。
炒研,治膈症如神。不药良方,陈年仓米治卒心痛,烧灰和蜜服之,即止。



<目录>卷八\诸谷部

<篇名>朱公米

内容:南中纪闻∶靖州南二十里飞山砦,相传为元末朱都督屯兵之所,墙砾时有米粒,色微黑
而不
腐,云是朱公所遗兵粮,游客谒神祠,取辄得之,至今尚存。
疗脾疾。



<目录>卷八\诸谷部

<篇名>山

内容:宦游笔记∶出塞外,土人名乌尔格纳,茎长尺余,细如草,节如竹,叶亦如竹,每二节
一叶
,秀穗类蓼花,结粒似 而色红,采之晒干,去其皮,煮粥,粥如 香,蒙古用以充饥,兼
碎面合茶,商民均杂粟食之,色红艳可爱,而味与 无辨,故名之曰山 ,实生于水滨或山
沟尔。
味甘香,行气利水,清大、小肠火,亦补脾胃。
根 蒙古人名墨科尔,外皮微细,内实粉白,味甘美,蒙古生啖,商民合肉熬食。秋冬
之际
,蒙古搜掘鼠穴,得食物盈筐,内多此物,长二、三寸,俱野鼠啮截运藏者。
味甘、生津,滋润血脉,调营卫,利水。



<目录>卷八\诸谷部

<篇名>青稞黄稞

内容:药性考∶青稞黄稞,仁露于外,川陕滇黔多种之。味咸,可酿糟吊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