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本草易读卷四

<篇名>鸡冠八十六

内容:甘,凉,无毒。赤白带痢皆医,痔漏崩中悉疗。子同治。
处处有之。苗高五六尺,矬者才数寸。六七月梢间开花,有红白黄三种。其穗圆长而尖
小者
,俨如青葙之穗;扁卷而平大者,俨如雄鸡之冠。花大有围一二尺者,层层卷出可爱,子在
穗中,黑细光滑,如青葙子一样。
大便血,同椿根皮丸服。(验方第一。)
粪后血,用白者炒,煎服。(第二。)
下血脱肛,用白者同防风丸服。(第三。)
经水不止,红者炒末,酒下。(第四。)
产后血痛,白者酒煎。(第五。)
白带,白者炒末,酒下。(第六。)
赤白痢,炒,酒煎服,赤赤白白,赤白煎俱用。(第七。)
赤白带,用红花炒末,酒下。(第八。)
白带沙淋,白者同苦壶卢烧末,酒下。(第九。)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

<篇名>红花八十七

内容:辛,甘,苦,温,无毒。足厥阴药也。除产后之恶露,通经脉之滞瘀。活血润燥悉灵,
止痛
散肿良效。
生梁汉及西域,今处处有之。二、八、十二月皆可下种,雨后布子。初生嫩叶,苗亦可
食,
花,如大蓟花而红花。清晨采花。
一切肿疾,绞汁服三次。(验方第一。)
喉痹壅塞。同上。(第二。)
热病胎死,酒煎服。(第三。)
胎衣不下。同上。(第四。)
产后血晕,心闷气绝,为末酒下。(第五。)
耳出黄水,同枯矾末吹之。(第六。)
\x红花酒\x
治六十二种风,兼治腹内血气疼者。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

<篇名>胭脂八十八

内容:\x起自商纣,以红花汁凝作之。\x
甘,平,无毒。活血脉而解豆毒,涂鹅口而滴 耳。
乳头破裂,同蛤粉敷。(验方第一。)
小儿鹅口,白浓如纸。以乳汁合敷之。(第二。)
\x胭脂膏\x
同升麻煎汤去渣,于汤内揉出红汁,再加雄黄细末调匀,涂之。治毒痘锁眼,蒙 抱鼻,

口销唇,聚背燕窝叠钱。(诸方第一。)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

<篇名>大小蓟八十九

内容:\x大者生山谷之中,小者生平泽。即俗所谓刺刺菜是也。\x
甘,平,无毒。大蓟根治吐衄崩漏,兼治女子赤白之沃;叶疗肠痈扑损,兼疗恶疮疥癣

。善消瘀血,尤能安胎。小蓟力微,破瘀生新,保精养血。又退热补虚,开胃下食。解胸膈
之烦闷,止金疮之血出。捣汁除夏日之热烦,作菜疗一身之风热。
猝泻鲜血,小蓟叶取汁服。(验方第一。)
坠胎下血,小蓟根叶同益母草煎服。(第二。)
金疮血出,小蓟苗捣敷。(第三。)
鼻塞不通,水煎小蓟服。(第四。)
癣痒,小蓟叶取汁服。(第五。)
妇人阴痒,小蓟煎洗之。(第六。)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

<篇名>续断九十

内容:\x酒浸焙用。地黄为使,恶雷丸。\x
辛,苦,微温,无毒。理筋骨折伤,治崩中漏下。破瘀血而止腰痛,暖子宫而缩小便。
漏胎
遗精之疾,肠风血痢之 。为胎产要剂,亦外科良药。
所在山谷皆有。苗干四梭似苎麻,叶两两相对。四月开花似益母花,根如大蓟。自汉以
后,
皆以大蓟为续断,相承久矣。又曰色赤而瘦,折之有烟尘起者为良,川产者为胜。
血痢不愈,为末二钱,入平胃散两,水煎服。(验方第一。)
产后诸疾血运,心闷烦热,气欲绝,心头硬,乍寒热,水煎服。(第二。)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

<篇名>漏芦九十一

内容:\x甘草拌蒸干用。连翘为使。苗根皆可。\x
咸,寒,无毒。入足阳明经。散热解毒,通经下乳,排脓止血,续筋长肉。疽痔疮瘰皆
疗,
生乔山山谷,曹,兖、汴东及秦、海诸州皆有之。苗类油麻,高六七尺,秋深黑枯如漆。

时用苗,八月采根。
冷劳泻痢,一两,艾叶四两,醋熬膏丸之。(验方第一。)
产后带下。同上。(第二。)
白秃头疮,烧灰,猪油合敷。(第三。)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

<篇名>苎根九十二

内容:甘寒而滑,无毒。泻热散瘀,补阴润燥。治天行热疾,大渴大狂;疗胎动下血,热淋血
淋。
贴丹毒而愈骨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