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难经》。一以天地阴阳、四时寒燠、五行屈伸、悔吝之道,
通于人身之风寒暑热、五脏六腑、相生互伐、强弱通塞之机。盖古先哲王明乎天人合一之理
,而后颐指意会,将使天下之人之病无有不治,且并其病也而无之而后快焉。是道也,犹之
政也。先王固以不忍人之心行之矣。后世若淳于意、华元化、孙思邈、许胤宗、庞安时诸公
,咸以医鸣,而长沙张公能集大成者,得是道也,得是心也。其间继起,立论著方,或少偏
畸,犹滋訾议,而况其凡乎。自 近以来,家执一言,人持一见,纷然杂然之说行,天人

一之旨晦,由是习焉莫测其端。狃焉莫穷其变,而冀得心应手也,必无几矣。陈子乃慨然以
著作自任,上探羲皇,密证仙真,寤寐通之,着书累千万言。而《本草》一编,略人所详,
详人所略,考《纲目》,辨疑诸善本,惟探注方与真赝、与甘温凉热治病炮制而已。兹则一
药必悉其功用,权其损益,入某经通某脏,人能言之;入某经而治阴中之阳、阳中之阴,通
某脏而补水中之火、火中之水,人不能言也;至或问辨疑,茧抽蕉剥,愈入愈细。举《灵枢
》以上诸书,后世有误解误用者,必引经据史,以辨明之,使人不堕云雾中。洵乎陈子术之

也。且其论滋补则往复流连,论消散则殷勤告诫,而于寒凉之味则尤其难其慎,不翅涕泣而
道之,固唯恐轻投于一二人,贻害者众;错置于一二时,流毒者远也。斯其心可不谓仁矣乎
。今医统久替似续,殊难其人。若陈子所云岐伯、雷公、仲景、纯阳诸先哲,或显形而告语
,或凭乩而问答,殆亦悯医理之不明,欲以斯道属斯人也,陈子何多让焉。谋也,三载薪劳
,一官丛脞,不能仰副圣主如天之仁以广仁政,而独于民人死生之际,三致意焉,故得是书
而乐为之序。又减俸而付诸梓,亦欲举世读是书者,务求尽乎其心之仁,而不徒惊乎其术之
奇焉,则夫古先哲王之所传,贤士大夫之所述,庶不至如伯牙海上,知音旷绝,而于以济世
利物也,思过半矣。
\x康熙三十年岁次辛未仲春中浣之吉\x
\x华川金以谋敬书于上元署中\x



<目录>

<篇名>凡例十六则

内容:《本草》自神农以来,数经兵燹,又遭秦火,所传书多散轶,鲁鱼亥豕,不能无误,一
字舛
错,动即杀人。铎躬逢岐伯天师于燕市,得闻轩辕之道,而《本草》一书,尤殷质询,凡有
所误,尽行改正。
此书删繁就简,凡无关医道者,概不入选,即或气味峻烈,损多益少,与寻常细小之品,

大效验者,亦皆屏弃。
本草善本,首遵《纲目》,其次则逊《经疏》。二书铎研精有素,多有发明,非辟二公,

彰秘奥。
本草诸书,多首列出产、收采、修制等项,铎概不登列者,以前人考核精详,无容再论;

七方十剂之义尚多缺略,所以畅为阐扬,更作或问或疑附后,使医理昭明,少为用药之助。
是书删《神农》原本者十之三,采《名医》增入者十之二,总欲救济生人,非好为去取。
气运日迁,人多柔弱,古方不可治今病者,非言补剂也,乃言攻剂耳,故所登诸品,补多于
攻。
《本草》非博通内典,遍览儒书,不能融会贯通,以阐扬秘旨。铎见闻未广,而资性甚
钝,
所读经史,每善遗忘,记一遗万之讥,实所未免,尤望当代名公之教铎也。
本草贵多议论发微,不尚方法矜异。铎所以叙功效于前,发尚论于后,欲使天下后世,尽知
草木之精深,人物金石之奥妙,庶不至动手用药有错。
此书多得之神助,异想奇思,命笔时有不自知其然而然之象,世有知心,自能深识,不
敢夸
诩也。
铎素学刀圭,颇欲阐扬医典,迩年来,未遑尚论。甲子秋,遇纯阳吕夫子于独秀山,即商订
此书,辄蒙许可,后闻异人之教助,铎不逮者,皆吕夫子赐也。
是书得于岐天师者十之五,得于长沙守仲景张夫子者十之二,得于扁鹊秦夫子者十之三。

铎鄙见,十中无一焉。
铎少喜浪游,凡遇名山胜地,往往探奇不倦,登眺时,多逢异人,与之辩难刀圭,实能
开荡
心胸,增益神智,苟有所得,必书笥中。每入深山,见琪花瑶草、异兽珍禽,与昆虫介属异
于凡种者,必咨询土人,考订靡已。倘获奇闻,必备志之,今罄登兹编。
行医不读《本草》,则阴阳未识,攻补茫然,一遇异症,何从用药。况坊刻诸书,苦无
善本
,非多则略。铎斟酌于二者之间,繁简得宜,使读者易于观览。
是书药味无多,而义理详尽,功过不掩,喜忌彰明,庶攻补可以兼施,寒热可以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