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助气。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小儿多食令不长。生食多动风冷气。食多不
益脾胃。兼难消化。作粉食益人胜于 也。



<目录>平性药品

<篇名>茗茶

内容:【气味】
苦甘微寒无毒。乃阴中之阳。可升可降。入手足厥阴经
【主治】
疮。利小便。止渴消食。去痰热。上行能清头目。并能消暑解酒食毒。凡膏粱炙
诸浓味啜之为良。但久啜无度。伤营伤精。血不华色。正如茶序所云。解滞消壅。一日之
利暂佳。侵精瘠气。终身之累殊大。不可不慎。



<目录>平性药品

<篇名>大麦

内容:【气味】
咸温微寒无毒。为五谷长。令人多肥。
【主治】
消渴止热。益气调中。补虚劣。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化谷食止泄。不动风气
。久食令人肥白。滑肌肤。为面胜于小麦。无燥热。面平胃。止渴消食。疗胀满。久食头发
不白。和针砂没石子等染发黑色。宽胸下气。凉血消积进食。大麦性平凉滑腻。有人患缠喉
风食不能下。用此面作稀糊令咽以助胃气。炒食有火。能生热病。作饭食飨而有益。生则损
人。



<目录>平性药品

<篇名>蒲黄

内容:(凡使勿用松黄并黄蒿。其二件全似。只是味 及吐人。真蒲黄须隔三重纸焙令色黄。
蒸半日。却再焙干用方妙。破血消肿者生用之。补血止血者炒用之。)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治痢血鼻衄吐血尿血
泻血。利水道。通经络。止女子崩中。妇人带下月候不匀。血气心腹痛。妊妇下血坠胎。血

血症。儿枕气痛。颠扑血闷。排脓疮疖游风肿毒。下乳汁。止泄精。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
。蒲黄乃手足厥阴血分药也。故能治血治痛。生则能行。熟则能止。与五灵脂同用。能治一
切心腹诸痛。



<目录>平性药品

<篇名>商陆

内容:(取花白者根。铜刀刮去皮。薄切。以东流水浸两宿。漉出架甑蒸。以黑豆叶一重。商
陆一重。如此蒸之。从午至亥。取出去豆叶。暴干锉用。无豆叶以豆代之。)
【气味】
辛平有毒。沉也降也阴也。
【主治】
水肿疝瘕痹。熨除痈肿。杀鬼精物。疗胸中邪气。水肿痿痹。腹满洪。直疏五脏。
散水气。泻十种水病。喉痹不通。薄切醋炒。涂喉外良。通大小肠。泻蛊毒。堕胎。 肿毒
。敷恶疮。但其性下行。专于行水。与大戟甘遂盖异性而同功。胃气虚弱者不可用。其赤者
只可贴肿。服之伤人。痢血不已杀人。令人见鬼神。不可不慎。



<目录>平性药品

<篇名>甘松

内容:【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恶气。卒心腹痛满。下气。黑皮 风疳齿 野鸡痔得白芷附子良。理元气。去气郁
。香港脚膝浮。煎汤淋洗。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



<目录>平性药品

<篇名>无食子

内容:(即没石子。凡使勿犯铜铁并被火惊。用颗小无 米者妙。用浆水于砂盆中研令尽
。焙干再研如乌犀色入药。)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赤白痢。滑肠生肌肉。肠虚冷痢。益血生精。和气安神。乌髭发。治阴毒痿。烧灰
用。温中。治阴疮阴汗。小儿疳 。冷滑不禁。



<目录>平性药品

<篇名>皂荚

内容:(凡用要赤肥并不蛀者。以新汲水浸一宿。用铜刀削去粗皮。以酥反复炙透。槌去子弦
用。每荚一两。用酥五钱。又有蜜炙酥炙绞汁烧灰之异。各依方法。)
【气味】
辛咸温有小毒。
【主治】
皂荚属金。入手太阴阳明之经。金胜木。燥胜风。故兼入足厥阴治风木之病。其味
辛而性燥。气浮而散。吹之导之。则通上下诸窍。服之则治风湿痰喘肿满杀虫。涂之则散肿
消毒。搜风治疮。
恶(麦门冬) 畏(空青 人参 苦参) 伏(丹砂 粉霜 硫黄 砂)
【子】
(拣取圆满坚硬不蛀者。以瓶煮熟。剥去硬皮一重。取向里白肉两片去黄。以铜刀切
晒用。其黄消人肾气。)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炒舂去赤皮。以水浸软。煮熟糖渍食之。疏导五脏风热壅。核中白肉。入治肺药。
核中黄心嚼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