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位于厥阴。肌肉属乎阳明。水银轻粉之燥烈。虽能劫脾胃之痰。使诸火上升。俾毒
疮顿愈。不知毒瓦斯窜入经络筋骨之间。莫之能出。痰涎虽出。血液旋耗。筋失所养。荣卫不
从。变为痈漏。唯土茯苓气平味甘而淡。为阳明本药。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而荣卫从。
风湿去而筋骨利。此亦古人未言之秘也。



<目录>平性药品

<篇名>芜荑

内容:【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五内邪气。逐寸白虫。散肠中 喘息。主积冷气。心腹症痛。疗妇人子宫风虚。
孩子疳泻冷痢。



<目录>平性药品

<篇名>藿香

内容:【气味】
辛微温无毒。可升可降。阳也。入手足太阴经。
【主治】
风水毒肿。去恶气。止霍乱。脾胃吐逆。温中快气。上焦壅热。饮酒口臭。并汤嗽
之。



<目录>平性药品

<篇名>香薷

内容:【气味】
辛微温无毒。属金与水。有彻上彻下之功。
【主治】
解暑利小便。又治水甚捷。肺得之而清化行也。但饮食不节。劳役作苦之人。倘患
伤暑。而致大热大渴。汗泄如雨。烦躁喘促。或泻或吐。须益元气以降火。不可概用以重虚
其表。唯夏月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患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
乱者。宜用之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俗人用代茶汤。谓能解暑。误之甚也。又其性温不可
热饮。反致吐逆。



<目录>平性药品

<篇名>葱茎白

内容:【气味】
辛平。叶温。根须平。俱无毒。升也阳也。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主治】
发散以通上下阳气。故活人书治伤寒头痛如破。用连须葱白汤主之。仲景治少阴病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厥逆脉微者。白通汤主之。内用葱白。若面色赤者。四逆汤加葱白。
腹中痛者去葱白。总以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葱白之辛温。以通阳气也。又葱管吹盐入玉
茎内。治小便不通及转脬危急之症。但白冷青热。伤寒汤中不得用青。又春食生葱。令人面
上起游风。生葱同蜜食作下利。烧葱同蜜食壅气杀人。生葱合枣食令人病。合犬雉肉同食。
令人病血。



<目录>平性药品

<篇名>粳米

内容:(粳音庚。粳乃谷稻之总名也。有早中晚三收。诸本草独以晚稻为粳者非矣。)
【气味】
甘苦平无毒。(生者寒。燔者热。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晚白粳寒。
新粳热。陈粳凉。新米乍食动风气。陈者下气。病患尤宜。常食干粳饭。令人热中唇口干。
不可同马肉食发痼疾。不可和苍耳食。令人卒心痛。急烧仓米灰和蜜浆服之。不尔即死。)
【主治】
益气止烦。止渴止泄。温中和胃气。长肌肉。补中壮筋骨益肠胃。煮汁主心痛。止
渴。断热毒下痢。合芡实作粥食。益精强志。聪耳明目。通五脏。好颜色。常食干粳饭。令
人不噎。粳有早中晚三收。以晚白米为第一。得天地中和之气。同造化生育之功。非他物可
比。本草言粳米益脾胃。而张仲景白虎汤用之入肺。以味甘为阳明之经。色白为西方之象。
而气寒入手太阴也。桃花汤用之以补少阴之正气。竹叶石膏汤用之以益不足。



<目录>平性药品

<篇名>砂

内容:( 音铙。一名透骨将军。其性毒。服之使人 乱。故曰 砂。本草云 性透物。五金
籍之以为先锋。故号为透骨将军。凡用须水飞过。去尘秽。入瓷器中重汤煮干。则杀其毒。
今时人多用水飞净。醋煮干如霜。刮下用之。又一法治用黄丹锻石作柜 赤使用。并无毒。

【气味】
咸苦辛温有毒。(中其毒者。生绿豆研汁饮一二升解之。)
【主治】
砂大热有毒之物。噎膈反胃。积块内症之病。用之则有神功。盖此疾皆起于七情
饮食所致。痰气郁结。遂成有形。妨碍道路。吐食痛胀。非此物化消。岂能去之。其性善烂
金银铜锡。庖人煮硬肉。入 砂少许即烂。可以类推矣。所谓化人心为血者。亦甚言其不可
多服耳。若被刀刃所伤。以之罨傅。当时生痂。
畏(浆水一切酸) 忌(羊血)



<目录>平性药品

<篇名>芡实

内容:(一名鸡头。)
【气味】
甘平涩无毒。
【主治】
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