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妇人下部虚冷。肾气乏绝。子脏久寒。右肾命门气分药也。下焦虚寒者宜用之
。须水飞用之。凡石药冷热皆有毒。务宜斟酌。即用亦非久服之药。



<目录>温性药品

<篇名>紫菀

内容:(凡使先去须。有白如练色者。号白羊须草。自然不同。去头及土用。东流水洗净。以
蜜浸一宿。至明拴火上焙干用。一两用蜜二分。)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至蛊毒痿 。安五脏。疗咳吐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
补不足。小儿惊痫。治尸疰。补虚下气。劳气虚热。百邪鬼魅。调中消痰。止渴润肌肤。添
骨髓。益脉气。主息贲。
恶(天雄 瞿麦 本 雷丸 远志) 畏(茵陈)



<目录>温性药品

<篇名>苍耳子

内容:(入药炒熟捣去刺用。或酒拌蒸过用。)
【气味】
甘温有小毒。又曰甘无毒。
【主治】
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膝痛。久服益气。治肝热明目。治
一切风气。填髓。暖腰脚。治瘰 疮疥及瘙痒。炒香浸酒服。去风补益。
忌(猪肉 马肉 米泔害人)



<目录>温性药品

<篇名>刘寄奴

内容:(凡采得去茎叶只用实。以布拭去薄壳令净。拌酒蒸从巳至申。曝干用。)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破血下胀。多服令人下痢。下血止痛。治产后余疾。止金疮血极效。心腹痛。下气
。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水泻。小儿尿血。新者研末服。



<目录>温性药品

<篇名>豆蔻

内容:(即草果。)
【气味】
辛温涩无毒。又大辛热。阳也。浮也。入足太阴阳明经。
【主治】
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下气。止霍乱一切冷气。消酒毒。调中补胃。健脾
消食。去客寒心与胃痛。治瘴疠寒疟。伤暑吐下。泄痢。噎膈。反胃。痞满。吐酸痰饮积聚
。妇人恶阻带下。除寒燥湿。开郁破气。杀鱼肉毒。制丹砂。然豆蔻治病。取其辛热浮散。
能入太阴阳明。除寒燥湿。开郁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岚烟瘴。饮啖酸咸。脾胃常多
寒湿郁滞之病。故食料必用与之相宜。然过多亦能助脾热伤肺损目。或云与知母同用。治瘴
疟寒热。取其一阴一阳无偏胜之害。盖草果治太阴独胜之寒。知母治阳明独胜之火。



<目录>温性药品

<篇名>款冬花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邪邪气。消渴喘息呼吸。疗肺气心促急热劳咳连连
不绝。涕唾稠粘。肺痿肺痈吐脓血。润心肺。益五脏。除烦消痰。洗肝明目。及中风等疾。
本经主咳。古方用为温肺治嗽之最。
恶(皂荚 硝石 玄参) 畏(贝母 辛夷 麻黄 黄 黄芩 连翘 青葙)



<目录>温性药品

<篇名>本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气浓味薄。升也阳也。足太阳本经药。
【主治】
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长肌肤。悦颜色。辟雾露。润泽。疗
风邪 曳金疮。可作沐药面脂。治一百六十种恶风鬼疰。流入腰痛冷。能化小便。通血。去
头风 。治皮肤疵 酒 粉刺痫疾。治太阳头痛巅顶痛。大寒犯脑。痛连齿颊。头面身体
皮肤风湿。督脉为病。脊强而厥。治痈疽。排脓。内塞。夫 本乃太阳经风药。其气雄壮。
寒气郁于本经头痛必用之药。颠顶痛非此不能除。与木香同用。治雾露之清邪中于上焦。与
白芷同作面脂。既治风又治湿。亦各从其类也。
恶( 茹) 畏(青葙子)



<目录>温性药品

<篇名>补骨脂

内容:(俗名为破故纸。)
【气味】
辛大温无毒。
【主治】
五痨七伤。男子腰疼。时冷。妇人血气。堕胎。兴阳事。明耳目。治肾泄。通命门
。敛精神。其性属火。收敛神明。能使心胞络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故元阳坚固。骨髓充

。涩以治脱之义也。然又言故纸能补脾者。非补脾也。凡人肾气虚弱。则阳气衰劣。不能熏
蒸脾胃。脾胃气寒。则令人胸膈痞塞。不进饮食。迟于运化。遂或腹胁虚胀。或呕吐痰涎。
或肠鸣泄泻。譬如鼎釜之物。若无火力。虽终日不熟。济生二神丸。治脾胃虚寒。用破故纸
补肾。肉豆蔻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