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虚寒
人须
与参术同行,若单用多用,犯冲和之气也。
〔利〕辛温热,入脾、胃、肝三经。温胃去噎膈,疗心腹之疼痛,下气除邪,攻岚瘴之
疟疾
。治心脾疼,多用良姜,寒者用之二钱,热者用四五分。于清火剂中,取其辛温下气,止痛
有神耳。
〔修治〕出岭南高州,二、三月采根,炒过入药,亦有同吴茱萸、东壁土拌炒过用者。
红豆蔻温肺散寒,醒脾燥湿,消食解酒。禁忌制用同上。



<目录>胃部药队\〔温胃猛将〕

<篇名>干姜

内容:(见脾部)



<目录>胃部药队\〔温胃猛将〕

<篇名>益智仁

内容:(同上)



<目录>胃部药队\〔温胃猛将〕

<篇名>肉豆蔻

内容:(同上)



<目录>胃部药队\〔温胃猛将〕

<篇名>草果

内容:(同上)



<目录>胃部药队\〔温胃猛将〕

<篇名>丁香

内容:〔害〕辛热而燥,一切有火热症者忌之。非属虚寒,概勿施用。
〔利〕辛温,入肺、胃、肾三经。温脾胃而止呕呃,理壅滞而消胀满,除 齿疳,发灰
白痘

〔修治〕八月采子曝干,方中多用雌者,为母丁香,即鸡舌香。若用雄者,颗小为丁香,

出去丁,盖乳子发人背痈也。不可见火。



<目录>胃部药队\〔温胃猛将〕

<篇名>木香

内容:(见肝部)



<目录>胃部药队\〔温胃猛将〕

<篇名>胡椒

内容:(见肝部)



<目录>胃部药队\〔温胃猛将〕

<篇名>辛夷

内容:〔害〕辛香走窜之性,气虚人偶感风寒而鼻塞者,禁之。头脑痛,属血虚火炽,及齿痛
属胃
火者,服之转甚。毛射入肺中,令人咳。
〔利〕入肺胃二经。宣散上焦风热,辛温开窍,鼻塞与昏冒咸宜。清阳解肌,壮热与憎
寒并
选。
味薄而散,能助胃中清气,上达高巅头面九窍,皆归治平也。
〔修治〕九月采实,曝,去心及外皮毛,入药微焙。



<目录>胃部药队\〔温胃次将〕

<篇名>藿香

内容:(见脾部)



<目录>胃部药队\〔温胃次将〕

<篇名>砂仁

内容:(同上)



<目录>胃部药队\〔温胃次将〕

<篇名>白叩仁

内容:(同上)



<目录>胃部药队\〔温胃次将〕

<篇名>制半夏

内容:(见肺部)



<目录>胃部药队\〔温胃次将〕

<篇名>乌药

内容:(见脾部)



<目录>胃部药队\〔温胃次将〕

<篇名>开口川椒

内容:(见脾部)



<目录>胃部药队\〔温胃次将〕

<篇名>煨姜

内容:(见脾部)



<目录>胃部药队\〔温胃次将〕

<篇名>浓朴

内容:(见脾部)



<目录>

<篇名>膀胱部药队

内容:补膀胱猛次将,药性略与补肾之药性同,盖肾气化,则小便自行矣。



<目录>膀胱部药队\〔泻膀胱猛将〕

<篇名>羌活、独活

内容:〔害〕此风药也。为祛风、散寒、除湿之要品。若血虚头痛,遍身疼痛,骨痛,因而作
寒热
者,俱属内伤症,二活皆是风药,能燥血,均忌。误用必反剧。
〔利〕皆苦辛平,治风寒湿痹,筋骨挛肿,头痛眩掉,颈项难伸。
本入手足太阳表里引经,又入足厥阴气分,小无不入,大无不通,故既散肌表八风之邪,兼
理周身百节之痛。中国者为独活,色黄气缓,可理伏风。西羌者为羌活,色紫气雄,可理游
风,羌性猛,独性缓。
独活不摇风而治风,浮萍不沉水而利水,因其所胜而为制也。
〔修治〕二八月采根,曝干去皮,或焙用。



<目录>膀胱部药队\〔泻膀胱猛将〕

<篇名>麻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