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木其实如橡子有三角消食止咳嗽虚羸悦
人久服无损也)都角子味酸涩平无毒久食益气止泄生南方树高丈余子如卵徐表南方记云都角
树二月花花连着实也○海药云(谨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广南山谷二月开花至夏末结实如卵主益
气安神遗泄痔温肠久服无所损也)文林郎味甘无毒主水痢去烦热子如李或如林檎生渤海间人
食之云其树从河中浮来拾得人身是文林郎因以此为名也○海药云(又南山亦出彼人呼 是
味酸香微温无毒主水泻肠虚烦热并宜生食散酒气也)木威子味酸平无毒主心中恶水水气生岭
南山谷树叶似楝子如橄榄而坚亦似枣也



<目录>卷之三十三\果部中品

<篇名>果之木

内容:\x无毒附乌梅白梅 植生\x
梅实(出神农本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恶疾(以上朱字

农本经)止下痢好唾口干(以上黑字名医所录)【苗】谨按木似杏而枝干劲脆春初时开白花

清馥花将谢而叶始生二月结实如豆味酸美人皆啖之五月采将熟大于杏者以百草烟熏至黑色为
乌梅以盐淹曝干者为白梅也【地】(图经曰)生汉中川谷今襄汉川蜀江湖淮岭皆有之(道地)

州今安吉为胜【时】(生)春初开花二月结实(采)五月取实【收】火干【用】实【质】类
杏实
【色】生青熟黄【味】酸【性】平收【气】气之薄者阳中阴也【臭】香【主】生津止渴除冷
热痢【制】去核用【治】(疗)(图经曰)叶煮汁已休息痢○根除风痹○乌梅治伤寒烦热及
霍乱
燥渴虚劳瘦羸产妇气痢(陶隐居云)白梅点痣蚀恶肉(唐本注云)实利筋脉去痹(药性论云)
核除
烦热(日华子云)实止渴○叶止霍乱○白梅敷刀箭所伤及刺在肉中○乌梅除劳及骨蒸去烦闷

肠消酒毒并偏枯皮肤麻痹去黑点令人得睡(陈藏器云)乌梅消痰祛疟瘴调中止吐逆(孟诜云)

便不通气奔欲死乌梅汤泡 去核杵丸如枣大内下部即通(汤液本草云)乌梅烧灰敷一切疮肉

蛔虫【合治】乌梅合建茶干姜为丸止休息痢○合蜜为丸石榴皮根汤下治伤寒下部生 疮【禁】
服黄精不宜食○多啖伤骨蚀脾胃发热损齿○梅根出土者不用○



<目录>卷之三十三\果部中品

<篇名>果之木

内容:\x无毒附 楂 植生\x
木瓜实主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其枝亦可煮用(名医所录)【名】 【苗】(图经
曰)其木状若柰花生于春末而深红色其实大者如瓜小者如拳味酢可食尔雅谓之 宣州人种莳
尤谨遍满山谷始实成则镞纸花薄其上夜露日曝渐而变红花文如生本州以充上贡焉又有一种
楂一名蛮楂木叶花实酷类木瓜陶云欲辨之看蒂间别有重蒂如乳者为木瓜无此者为 楂也木瓜
大枝可作杖策利筋脉又截其木干之作桶以濯足尤益(陶隐居云)彼人以为果最疗转筋如转筋

但默呼其名及书木瓜字于患处即愈【地】(图经曰)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山阴兰亭尤多处处有

(道地)宣城为佳【时】(生)春末开花(采)秋取实【收】曝干【用】实【质】类 楂子
而叶有
别【色】赤黄【味】酸【性】温收【气】气浓于味阳中之阴【臭】香【主】除香港脚去湿痹【行】
手足太阴经【制】(雷公云)凡使勿令犯铁用铜刀削去硬皮并子薄切于日晒却用黄牛乳汁拌

从巳至未其木瓜如膏煎却于日薄摊晒干用【治】(疗)(图经曰)实侑酒去痰○根及叶煮汤淋

胫止蹶(陶隐居云)凡转筋呼木瓜及书二字于患处即愈(日华子云)木瓜止吐泻贲豚及水肿
冷热
痢心腹痛消渴呕逆心膈痰唾○根及实除香港脚○ 楂消痰解酒毒及咽酸浸油梳头治发赤并白
(陈藏器云)木瓜下冷气强筋骨消食止水痢后渴不止○ 楂去恶心止心中酸水水痢止酒痰水
(衍义曰)木瓜入肝故益筋与血病腰肾脚膝无力不可缺【合治】合酒煮木瓜烂研裹膝筋急痛
【禁】 楂不可多食损齿及骨【解】 楂解酒毒【赝】和圆子蔓子土伏子为伪



<目录>卷之三十三\果部中品

<篇名>果之木

内容:\x无毒 植生\x
柿主通鼻耳气肠 不足(名医所录)【名】牛奶柿 红柿 朱柿 牛心柿 蒸饼柿 乌

白柿 小柿 塔柿【苗】(图经曰)其木高二三丈春敷青叶类梨叶而圆大夏开青白花其实结

花心至秋渐大而熟柿之种类甚多黄柿生近京州郡红柿南北通有朱柿出华山似红柿而皮薄更甘
珍(音卑)柿出宣歙荆襄闽广诸州但可生啖不堪干也诸柿食之皆美而益人其干柿火干者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