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出如丝线者是也〔唐本注云〕蓬 覆盆一物异名亦如蜀漆与常山异条芎
与蘼芜各用今以附入果部者盖其子是覆盆故也【地】〔图经曰〕生荆山平泽及冤句今处处有
之秦吴尤多〔道地〕成州【时】〔生〕春生苗〔采〕五月取苗不拘时取叶【收】曝干【用】
苗叶【色】青绿【味】酸咸【性】平收【气】味浓于气阴中之阳【臭】香【主】益精强志【制】




<目录>卷之三十二\果部上品

<篇名>果之草

内容:\x无毒 丛生\x
覆盆子主益气轻身令发不白(名医所录)【名】悬钩子【苗】〔衍义曰〕覆盆子四五月红
熟山
当覆
用也【地】〔图经曰〕生荆山平泽及冤句今处处有之秦吴地尤多【时】〔生〕三月生苗〔采〕

阳中之阴【臭】朽【主】补肝明目滋阴驻颜【制】〔雷公云〕凡使用东流水淘去黄叶并皮蒂
尽了



目暗等疾【赝】茅莓为伪



<目录>卷之三十二\果部上品

<篇名>果之走

内容:\x无毒 浮生\x
芰(音技)实主安中补五脏不饥轻身(名医所录)【名】菱 浮菱 水菱 菱角【苗】〔图
经曰〕芰菱实也叶似荇浮在水面花黄白色昼合夜开随月转移犹葵之向日也花落而实生实有红
绿二种潜向水中成熟南人取茎淹作菹食之然肿亦多有四角者有二角者其皮嫩谓之浮菱生食之

芰今世俗谓之菱角煮食可以代粮然不益脾又有水菱亦芰也但大而脆可生食修合治疗未闻其用
【地】〔图经曰〕生庐江江南山东今处处有之【时】〔生〕三月生苗五月开花〔采〕夏秋取实
【收】曝干【用】实【色】壳青红肉白【味】甘【性】平冷【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
香【主】补五脏【合治】蒸作粉合蜜渍食之以断谷【禁】多食令人腹胀满用暖酒和姜饮一两
盏即消性冷不可多食令人阴不强生者不宜多食令人脏冷损阳气【解】丹石毒



<目录>卷之三十二\果部上品

<篇名>果之木

内容:\x无毒 植生\x
橙子皮作酱醋香美散肠胃恶气消食去胃中浮风气○瓤味酸去恶心不可多食伤肝气(名医
所录)
子皮
襄湖岭皆有之【时】〔生〕夏开花〔采〕八九月取实【收】曝干【用】皮瓤【质】类橘皮浓
多皱【色】黄【味】苦辛【性】温散【气】气浓味薄阳中之阴【臭】香【主】消食理气【治】

与肉同食发旋恶心【解】杀鱼蛊毒



<目录>卷之三十二\果部上品

<篇名>果之木

内容:\x微毒 植生\x
樱桃主调中益脾气令人好颜色美志(名医所录)【名】朱果 腊樱 朱茱 荆桃 李桃


熟时深红色者谓之朱樱正黄明者谓之腊樱其大若弹丸核细而肉浓者尤难得也〔衍义曰〕此即
古谓之含桃可荐宗庙礼记云先荐寝庙者是也于四月初熟得正阳之气先诸果而熟其性故热今西
洛一种紫樱至熟时正紫色皮里间有细碎紫黄点此为最珍药中不甚须也【地】〔图经曰〕处处
有之〔道地〕洛中南都者最胜【时】〔生〕春生叶〔采〕四月取实【用】实【色】红紫【味】
甘【性】热缓【气】气浓味薄阳中之阴【臭】香【主】调中益气【治】〔疗〕〔图经曰〕美
色○东行根杀寸白蛔虫〔唐本注云〕叶捣敷蛇咬并绞汁服防蛇毒内攻〔别录云〕止水谷痢及
泄精【禁】暗风人不可啖啖之立发小儿多食发热及呕吐



<目录>卷之三十二\果部上品

<篇名>果之走

内容:\x无毒 浮生\x
鸡头实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神农
本经)
花下
者汇
头实
今天下皆有之河北KT 溏泺居人采得舂去皮捣仁为粉蒸渫作饼可以代粮多食不益脾胃气盖
难消化也【地】〔图经曰〕生雷池水泽中今处处有之【时】〔生〕春生苗〔采〕八月取实【收】
曝干
微香【主】补中益精【制】〔别录云〕蒸熟于烈日晒之其皮即开亦可舂作粉【治】〔疗〕〔
录云〕根除小腹结气痛○实已 颈疾〔补〕〔日华子云〕开胃助气【合治】捣末合金樱子煎
为丸补益下气【禁】小儿多食不能长大生食动风冷气



<目录>卷之三十二

<篇名>五种陈藏器余

内容:灵床上果子主人夜卧谵语食之瘥也○无漏子味甘温无毒主温中益气除痰嗽补虚损好颜色
令人肥健生波斯国如枣一云波斯枣○海药云(树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