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子如拇指长寸许大类栀子亦似诃梨
勒而轻有五棱其壳紫黑色内有仁白色俗传始因潘州郭使君疗小儿多是独用此物后来医家因号
为使君子也【地】(图经曰)生交广等州今岭南州郡山野中及水岸皆有之(道地)眉州【时】
(生)
春生苗(采)七八月取实【收】曝干【用】仁【质】类诃梨勒而轻【色】紫黑【味】甘【性】
温缓【气】气之浓者阳也【臭】香【主】消疳杀虫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篇名>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百脉根主下气止渴去热除虚劳补不足(名医所录)【苗】(唐本注云)叶似苜蓿花黄根如

志【地】(图经曰)出肃州巴西【时】(生)春生苗(采)二月八月取根【收】晒干【用】根
【质】

】酒浸或水煮用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篇名>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白豆蔻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名医所录)【名】多骨【苗】(图经曰)形如芭蕉

似杜若长八九尺而光滑冬夏不凋花浅黄色子作朵如葡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则变白【地】(图经
曰)出伽古罗国今广州宜州亦有之不及蕃舶者佳【时】(生)春生苗(采)七月取实【收】
曝干
【用】实【质】类缩砂蜜碧而辛香【色】皮白仁碧【味】辛【性】大温散【气】气浓味薄阳
也【臭】香【主】诸气胃冷【行】手太阴经【制】去壳【治】(疗)(东垣云)破肺中滞气退

中云气散胸中冷气补上焦元气【合治】合好酒调末服疗胃气冷吃食即欲吐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篇名>草之草

内容:\x无毒 丛生\x
地笋利九窍通血脉排脓治血止鼻洪吐血产后心腹痛一切血病肥白人产妇可作菜蔬食甚佳
(名医所录)【苗】(图经曰)地笋乃泽兰根也苗高二三尺茎干青紫色作四棱叶生相对如薄荷

而有毛七月开花紫白色其根紫黑如粟根南人采其嫩而有节者淹作茹亦美【地】(图经曰)生

南诸大泽傍及下湿地今荆随寿蜀州河中府皆有之(道地)徐州梧州【时】(生)二月生苗(采)

月取根【收】曝干【用】根【质】类粟根【色】紫黑【味】甘【性】温【气】气浓于味阳中
之阴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篇名>草之草

内容:\x无毒 丽生\x
海带催生治妇人及疗风亦可作下水药(名医所录)【苗】(图经曰)此海藻更粗柔韧而长

登州人取干之可以苴束器物者是也【地】(图经曰)生东海水中石上【时】(生)无时(采)
无时
【收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篇名>草之草

内容:陀得花主一切风血浸酒服(名医所录)【名】三勒浆【苗】(图经曰)胡人采此花以酿酒

为三勒浆【地】(图经曰)生西国【用】花【味】甘【性】温缓【气】气之浓者阳也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篇名>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翦草治恶疮疥癣风瘙(名医所录)【名】(根)白药【苗】(陈藏器云)叶如茗而细黑色
生山
泽间今疮家多用之【地】(图经曰)生润州台州(道地)婺州【时】(生)春生苗(采)二月
三月取
【收】曝干【用】茎叶【质】类茜草亦如细辛【色】黑【味】苦【性】平凉泄【气】气之薄
者阳中之阴【臭】香【主】虫疮疥癣【制】九蒸九曝【治】(疗)(图经曰)诸疮疥痂 蚀及

马诸疮并治之【合治】以一斤净洗为末合生蜜二斤和为膏用瓷器盛之九蒸九曝令病患五更起
面东用匙炒药如粥服之每服四两以稀粟米饮压之粥饮不可太热或吐或下皆不妨疗久病肺损咯
血一服愈寻常咳嗽血妄行每服一匙可也【忌】犯铁器



<目录>卷之十二

<篇名>一十种陈藏器余

内容:迷迭香味辛温无毒主恶气令人衣香烧之去鬼魏略云出大秦国广志云出西海○海药云(味
平不治疾烧之祛鬼气合羌活为丸散夜烧之辟蚊蚋此外别无用矣)○故鱼网主鲠以网覆鲠者颈
差如煮汁饮之骨当下矣○故缴脚布无毒主天行劳复马鬃风黑汗洗汁饮带垢者佳○江中采出芦
芦令夫妇和同用之有法此江中出波芦也○虱建草味苦无毒去虮虱 取汁沐头尽死人有误吞虱
成病者捣绞汁服一小合亦主诸虫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