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解毒止痛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篇名>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草主暴热喘息小儿丹肿(名医所录)【名】 荣【苗】(唐本注云)叶圆似泽泻而小花

白亦堪啖江南人用蒸鱼食之甚美【地】(图经曰)生水旁所在有之【时】(生)春生苗(采)
五月
六月取茎叶【收】曝干【用】茎叶【质】叶类泽泻而小【色】青【味】甘【性】寒缓【气】
气之薄者阳中之阴【主】热毒【制】锉碎用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篇名>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鳢肠主血痢针灸疮发洪血不可止者敷之立已汁涂发眉生速而繁(名医所录)【名】莲子

旱莲子 金陵草【苗】(图经曰)叶似柳而光泽茎似马齿苋高一二尺花细而白其实若小莲房

恭云以其苗似旋复者是也一种苗更枯瘦颇似莲花而黄色实亦作房而圆摘其苗皆有汁出须臾即
黑故取此以乌髭发也【地】(图经曰)生下湿地及在坑渠间亦有之南方尤多(道地)滁州【时】
(生)
酸【性】
平缓【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朽【主】乌髭发排脓止血【制】(孙真人云)拣选无泥

者不宜水洗锉碎用【治】(疗)(日华子云)通小肠长须发敷一切疮并蚕 (萧炳云)作膏点

中添脑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篇名>草之草

内容:\x无毒 丛生\x
爵床主腰脊痛不得着床俯仰艰难除热可作浴汤(神农本经)【名】香苏 赤眼【苗】(唐
本注云)此草似香 叶长而大或如荏且细【地】(图经曰)生汉中川谷及平泽熟田道旁有之
【时
】(
软【
气】味浓于气阴也【臭】朽【主】血胀下气【制】锉碎用【治】(疗)(唐本注云)汁涂杖疮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篇名>草之草

内容:\x无毒附蓝 丽生\x
井中苔及萍主漆疮热疮水肿井中蓝杀野葛巴豆诸毒(名医所录)【苗】(陶隐居云)废井

多生苔萍及砖土间生杂草菜蓝在井中者弥佳【时】(生)春生(采)不拘时取【收】阴干【用】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篇名>草之草

内容:\x无毒附白茅香花 丛生\x
茅香花主中恶温胃止呕吐疗心腹冷痛苗叶可煮作浴汤辟邪气令人身香(名医所录)【苗】
(图经曰)苗似大麦五月开白花亦有黄花者或有结实者亦有无实者其茎叶黑褐色而花白者名

茅香即非白茅香也又有一种白茅香味甘平无毒生安南如茅根(衍义曰)茅香花白根如茅但明

而长皆可作汤浴也【地】(图经曰)生剑南道诸州今陕西河东京东州郡亦有之(道地)丹州
岢岚
军淄州【时】(生)三月生苗(采)正二月取根五月取花八月取茎【收】曝干【用】花及根
【质】
花似芦花而轻软根如茅根而洁白【色】白【味】苦【性】温泄【气】气浓于味阳中之阴【臭
】香【主】辟恶止血【治】(疗)(日华子云)白茅香花塞鼻洪敷久不合灸疮 刀箭疮止血并

煎服止吐血鼻衄(陈藏器云)白茅香主恶气令人身香美煮服止服内冷痛(别录云)白茅根煮
汁饮
之治热淋疾良【合治】白茅根烧末合脂膏涂诸竹木刺在肉中不出亦治因风致肿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篇名>草之草

内容:\x无毒附山兰 植生\x
马兰主破宿血养新血合金疮断血痢蛊毒解酒疸止鼻衄吐血及诸菌毒生捣敷蛇咬人山兰亦
大破血(名医所录)【名】紫菊【苗】(图经曰)如泽兰气臭楚词以恶草喻恶人北人见其花呼

紫菊以其花似菊而紫也又山兰生山侧似刘寄奴叶无桠不对生花心微黄赤亦大破血里人多用之
【地】(图经曰)生水泽傍【时】(生)春生苗(采)夏秋取【收】阴干【用】茎叶【质】类
泽兰
【色】花紫叶绿【味】辛【性】平散【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臭【主】调血解毒



<目录>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

<篇名>草之走

内容:\x无毒 蔓生\x
使君子主小儿五疳小便白浊杀虫疗泻痢(名医所录)【苗】(图经曰)茎作藤如手指其叶

如两指头长二寸三月生花淡红色久乃深红有五瓣七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