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无长吉之苦。
  高木秉曰。此太白伤时君子失位。小人用事以致丧乱。身在江湖之上。欲往救而不可。
  哀忠谏之无从。舒愤疾而作也。
  李东阳曰。古律诗各有音节。然皆限於字数。求之不难。乐府长短句最难调叠。然亦有自然之节。如太白。远别离。子美。桃竹杖。皆极其操纵。曷尝按古人声调而自和顺委曲。
  沈德潜曰。中有欲言不可明言处。故托吊古以抒之。屈折反覆。离骚。之旨。郭茂倩曰。楚词云。悲莫悲兮。生别离。古诗云。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李陵与苏武诗云。良时不可再。别离在须臾。故后人拟之。为古别离梁简文。又为。生别离。宋吴迈远有。长别离。李白有。远别离。亦皆类此。
  蜀道难
  噫吁口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原选者评。解此诗者。几如聚讼。惟萧士斌贝 谓为禄山乱华。天子幸蜀而作者得之。盖其诗。笔势奇崛。词旨隐跃。往往求之不得。则妄为之说。若析而论之亦自瞭然可睹。题本古乐府。非白所创。即以蜀道之难二语为通篇节奏。蚕丛及鱼凫。至。以手抚膺坐长叹。极言山川道途之险。以还题意而其非寻常游幸之地。已见言外。与下文神相贯注。
  。问君西游何时还。正指幸蜀事。萧士斌
  贝 曰。君字非泛然而言。犹杜甫。北征。诗。恐君有遗失。及君诚中与主之义。所谓君者。明皇也。其说是也。当日仓皇西幸。扈从萧条。栈道崎岖。霖铃悲感。乌号鹃啼。写出凄凉之状。故曰。使人听此凋朱颜。此为明皇悲也。
  以下重写难字而以其险也。如此三句束之远道之人。盖指从者而言。故承以。剑阁峥嵘。六句。楚贾云。我能往寇亦能往。蜀之险不必可恃。故为危之之词。以致其忠爱之意。若如诸说所云。为守蜀者。发於义。为不伦矣。朝避猛虎。六句直言避乱而祝其早还。通篇结穴在此。结语收得住。有无限遥情。若徒赏其文章之奇。而不审其深情远意。未为知白者也。胡震亨谓其海说事理。故包括大而有合。乐府讽世。立教本旨。盖亦穷於解矣。
  刘辰翁曰。妙在起伏。其才思放肆。语次崛奇。自不必言。
  桂临川曰。蜀道难。全为元宗幸蜀而作。至於。一夫当关。云云。为元宗虑深远矣。
  词旨幽深。雄浑飘逸。欧阳子以庐山高方之。殊为可哂。
  赵执信曰。原本。楚骚。集中格调相类者多是。为此体之祖。
  沈德潜曰。笔阵纵横。如蚪飞蠖动。起雷霆於指顾之间。任华庐同辈仿之。适得其怪耳。太白所以为仙才也。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是其主意。
  王僧虔。技录。有。蜀道难行。
  吴竞。乐府解题。曰。蜀道难。备言铜梁王垒之阻。与蜀国弦颇同。
  洪刍曰。新唐书。严武传。曰。武在蜀放肆。房琯以故宰相为部内刺史。武踞慢不为礼。最厚杜甫。然欲杀甫数矣。李白作。蜀道难。乃为房与杜危之也。新唐书。据范摅。云溪友议。言之耳。按。摭言。载。李白至京。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曰。子谪仙人也。白本传。天宝初。因吴筠被召亦至长安时。往见贺知章。则与严武帅蜀岁月悬远。尝见李集一本。於。蜀道难。题下注。讽章仇兼琼也。考其年月近之矣。谓危房杜者非也。新唐书。第弗深考耳。
  沈括曰。前史称严武为剑南节度不法。李白为作。蜀道难。按孟棨所记。白初至京师。贺知章闻名。首诣之。白出。蜀道难。时。乃天宝初也。严武为剑南。乃在至德以后。
  肃宗时年代甚远。盖小说所记。率多舛讹。
  萧士斌
  贝 曰。所谓尝见李集一本。於。蜀道难。下注。讽章仇兼琼者。黄鲁直尝於宜州为周惟深作草书。蜀道难。亦於题下注云。讽章仇兼琼也。然天宝初。天下安。四郊无警。剑阁乃长安入蜀之道。太白非狂者。乃拳拳然。欲其严剑阁之守。不知将何所拒乎。以此知其不为章仇兼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