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到赤乌年。数联。仅见文士所录而已。陵迟至贯休。齐巳之徒。其诗虽存。然无足言矣。中闲惟皎然最为杰出。故其诗十卷独全。亦无甚过人处。近世。僧学诗者极多。皆无超然自得之气。往往反拾掇。模效士大夫所残弃。又自作一种体。格律尤凡俗。世谓之。酸馅气。子瞻。赠惠通诗。云。语带烟霞从古少。气含蔬笋到公无。尝语人曰。颇解蔬语否。为无。酸馅气。也。闻者莫不大笑。
  。西清诗话。曰。东坡言僧诗要无蔬笋气。固诗人龟鉴。今时误解。便作世网中语。殊不知本分家风。水边林下气象盖不可无。若尽洗去清拔之韵。便与俗同科。又何足尚。
  。竹坡诗话。曰。思聪。杭州孤山僧。东坡亻卒杭。令和参寥子。昏。字韵诗云。千点乱山横紫翠。一钩新月挂黄昏。大加称赏。大观政和间。侠琴游梁。日登中贵人之门。久之遂还俗。为御前使臣。方其将冠巾也。苏叔党因浙僧入都送之。诗云。试诵北山移。为我招琴聪。诗至。
  已无及矣。
  予昔作。壶中九华。诗。其后八年。复过湖口。
  则石已为好事者取去。乃和前韵以自解云
  江边阵马走千峰。问讯方知冀北空。尤物已随清梦断。真形犹在画图中。
  归来晚岁同元亮。却扫何人伴敬通。赖有铜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璁珑。
  次韵郭功甫二首录一首
  早知臭腐即神奇。海北天南总是归。九万里风安税驾。云鹏今悔不卑飞。
  原选者评。以摘宦为搏扶。拟卑飞于厚禄。偶露不平之鸣。翻案独绝。
  林子仁曰。功甫观先生画雪雀有感。作诗寄惠州云。平生才力信瑰奇。今在穷荒岂易归。正似雪林枝上画。羽翰虽好不能飞。后先生北归。人用前韵寄诗云。秋霜春雨不同时。万里今从海外归。已出网罗毛羽在。却寻云迹帖天飞。今次其韵也。
  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 三首
  西征忆南国。堂上画潇湘。照眼云山出。浮空野水长。旧游心自省。信手笔都忘。
  会有衡阳客。来看意渺茫。
  落落君怀抱。山川自屈蟠。经营初有适。挥洒不应难。江市人家少。烟村古木攒。
  知君有幽意。细细为寻看。
  咫尺殊非少。阴晴自不齐。径蟠趋后崦。水会赴前溪。自说非人意。曾经入马蹄。
  他年宦游处。应话剑山西。原选者评。首篇言画之梗概。终篇言画之曲折。中篇乃以前四句承上。后四句起下。结构森严。不但霞绚冰莹。独扌票环颖。
  嘲子由
  堆几尽埃简。攻之如蠹虫。谁知圣人意。不在古书中。
  原选者评。正是读书万卷人语。不悦学者不能道。通雅称冯开之云。读书太乐则漫。太苦则涩。董遇之百遍。考亭之半日。渊明之不求甚解。东坡之每事一过。其各得于轮扁之甘苦者乎。数语。可为此诗注脚。
  第五桥
  白露凄风洗瘴烟。梦回相对两凄然。雀罗廷尉非当日。鸠杖先生愈少年。
  世事饱谙思缩手。主恩未报耻归田。谁怜第五桥东水。独照台州老郑虔。
  原选者评。五。六一联。词意深厚。
  轩窗
  东邻多白杨。夜作雨声急。窗下独无眠。秋虫见灯入。
  鱼
  湖上移鱼子。初生不畏人。自从识钩饵。欲见更无因。
  卷四十二
  山阴陆游诗一
  。三百篇。之后。自楚骚。汉。魏。六朝以至于唐。而诗之变尽矣。变有必极。则所就亦以时
  异。故宋人继唐之后。不规规模拟前人。要以自成一家而止。然其体制虽殊。而波澜未尝二也。
  耳食之流未窥古人门户。于一代大家横生訾议。而不善学者。又徒袭其声貌。亦两失之矣。
  宋自南渡以后。必以陆游为冠。当时称大家者。曰。萧。杨。范。陆。杨万里则曰。尤。萧。
  范。陆。至刘克庄。乃曰。放翁学士似杜甫。又曰。南渡而下。放翁故为一大宗。朱子与徐
  赓载书。放翁诗读之爽然。近代惟见此人为有诗人风致。今诸家诗具在。可与游匹者。谁也。
  观游之生平。有与杜甫类者。少历兵间。晚栖农亩。中间浮沉中外。在蜀之日颇多。其感激悲愤。忠君爱国之诚。一寓于诗。酒酣耳热。跌荡淋漓。至于渔舟樵径。茶碗炉熏。或雨或晴。一草一木。莫不著为咏歌。以寄其意。此与甫之诗何以异哉。诗至万首。瑕瑜互见。评者以为。
  譬之深山大泽。包含者多。不暇剪除荡涤。非如守半亩之宫。一草一石可屈指计数。可谓知言矣。若捐疵类。存英华。略纤巧可喜之词而发其闳深微妙之指。何尝不与。李。杜。韩。白。诸家异曲同工。可以配东坡而无愧者哉。兹所存者。仅逾二十之一。直使天青木响。水落石出。其有以破拘士之见。而守剑南门户者。亦知所取则也夫。
  寄酬曾学士。学宛陵先生体。比得书。
  云所寓广教僧舍有陆子泉。每对之。辄奉怀
  庭中下乾鹊。门外传远书。小印红屈蟠。两端黄蜡涂。开缄展矮纸。滑细疑卵肤。
  首言劳良苦。后问逮妻孥。中间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