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路上作。
  帆影日渐高。闲眠犹未起。起问鼓人枻。已行三十里。船头有行灶。炊稻烹红鲤。
  饱食起婆娑。 漱秋江水。平生沧浪意。一旦来游此。何况不失家。舟中载妻子。
  原选者评。迁谪远行。绝不作牢骚语。非实有见地者。不能如谢灵运。初发石首城。便云。
  。苕苕万里帆。茫茫将何之。岂复成胸襟耶。泛湓水
  四月未全熟。麦凉江气秋。湖山处处好。最爱湓水头。湓水从东来。一派入江流。
  可怜似萦带。中有随风舟。命酒一临泛。舍鞍扬棹讴。放回岸傍马。去逐波间鸥。
  烟浪始渺渺。风襟亦悠悠。初疑上河汉。中若寻瀛洲。汀树绿拂地。沙草芳未休。
  青萝与紫葛。枝蔓垂相樛。系缆步平岸。回头望江州。城雉映水见。隐隐如蜃楼。
  日入意未尽。将归复少留。到官行半岁。今日方一游。此地来何暮。可以写吾忧。
  原选者评。写景如画。
  晚望
  江城寒角动。沙洲夕鸟还。独在高亭上。西南望远山。
  原选者评。小诗极有气势。集中尤难得者。
  游石门涧
  石门无旧径。披榛访遗迹。时逢山水秋。清辉如古昔。常闻慧远辈。题诗此岩壁。
  云覆莓苔封。苍然无处觅。萧疏野生竹。崩剥多年石。自从东晋后。无复人游历。
  独有秋涧声。潺湲空旦夕。
  原选者评。汪立名曰。按。石门涧有二处。一在江州。太平寰宇记。云。石门涧。在庐山西。悬崖对耸。形如关当。双石之间。悬流数丈。有一石。可坐二十许人。一在杭州西湖。咸淳临安志。云。武林山石门涧。陆羽。二寺记。云。南有癚岩。旧有卧龙石横涧石。慈云法师种松于此。然诗中有慧远题诗语。自是江州作。西湖志。亦收此诗。误也。
  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
  香炉峰北面。遗爱寺西偏。白石何凿凿。清流亦潺潺。有松数十株。有竹千余竿。
  松张翠伞盖。竹倚青琅玕。其下无人居。悠哉多岁年。有时聚猿鸟。终日空风烟。
  时有沉冥子。姓白字乐天。平生无所好。见此心依然。如获终老地。忽乎不知还。
  架岩结茅宇。斲壑开茶园。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
  左手携一壶。右手挈五弦。傲然意自足。箕踞於其间。兴酣仰天歌。歌中聊寄言。
  言我本野夫。误为世网牵。时来昔捧日。老去今归山。倦鸟得茂树。涸鱼返清源。
  舍此欲焉往。人间多险艰。
  原选者评。草堂结构。四围景致。详于记中。此诗只淡淡写去。自具朴老之致。草堂记。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断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土戚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纟宁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火单。好事者见。可以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珮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傍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奚谷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尔见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是物主。物致各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反。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