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罚安在?探赜索隐,其可略诸。

且史之记载,难以周悉。近者宋氏,年唯五纪,地止江、淮,书满百篇,号为繁富。作者犹广之以《拾遗》,加之以《语录》。况彼《春秋》之所记也,二百四十年行事,夷夏之国尽书,而《经传集解》卷才三十。则知其言所略。盖亦多矣。而汉代儒者,罗灾眚于二百年外,讨符会于三十卷中,安知事有不应于人,应而人失其事?何得苟有变而必知其兆者哉!

若乃采前文而改易其说,谓王札子之作乱,在彼成年;夏徵舒之构逆,当夫昭代;楚作霸,荆国始僭称王;高宗谅阴,亳都实生桑谷。晋悼临国,六卿专政,以君事臣;鲁僖末年,三桓世官,杀嫡立庶。斯皆不凭章句,直取胸怀,或以前为后,以虚为实。移的就箭,群取相谐;掩耳盗钟,自云无觉。讵知后生可畏,来者难诬者邪!

又品藻群流,题目庶类,谓莒为大国,菽为强草,著青色,负非中国之虫,鹆为夷狄之鸟。如斯诡妄,不可殚论。而班固就加纂次,曾靡铨择,因以五行编而为志,不亦惑乎?

且每有叙一灾,推一怪,董、京之说,前后相反;向、歆之解,父子不同。遂乃双载其文,两存厥理。言无准的,事益烦费,岂所谓撮其机要,收彼青华者哉!

自汉中兴已还,迄于宋、齐、其间司马彪、藏荣绪、沈约、萧子显相承载笔,竞志五行。虽未能尽善,而大较多实。何者?如彪之徒,皆自以名惭汉儒,才劣班史,凡所辩论,务守常途。既动遵绳墨,故理绝河汉。兼以古书从略,求徵应者难该;近史尚繁,考祥符者易洽。此昔人所以言有乖越,后进所以事反精审也。

然则天道辽远,裨宠焉知?日蚀不常,文伯所对。至如梓慎之占星象,赵达之明风角,单识魏祚于黄龙,董养徵晋乱于苍乌,斯皆肇彰先觉,取验将来,言必有中,语无虚发。苟志之竹帛,其谁曰不然。若乃前事已往,后来追证,课彼虚说,成此游词,多见其老生常谈,徒烦翰墨者矣。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又曰:"君子于其所不知,荩阙如也。"又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呜呼!世之作者,其鉴之哉!谈何容易,驷不及舌,无为强著一书,受嗤千载也。

麟斗鲸死二语见《淮南子》《天文训》。

河变《拾遗记》:丹丘千年一烧,黄河千年一清。

山崩《左传》成五:梁山崩。绛人曰:"山有朽坏而崩。"

太岁在酉四句马总《意林》:袁准《正书》曰:"太岁在酉,乞浆得酒;太岁在巳,贩妻鬻子。"知灾有自然之理。

周王决疑《说苑》《权谋》篇:武王伐纣,至于有戎之隧,大雨,卜而龟。散宜生曰:"此其妖欤?"武王曰:"不利祷祀,利以击众,是之已。"武王顺天地犯妖而禽纣,其所独见者精也。按:其事亦见《齐太公世家》。《书》《泰誓正义》引之,云《周本纪》太公曰:"枯骨朽蓍,不逾人矣。"误以《齐世家》为《周本纪》也。

宋皇誓众《宋武纪》上:公征虚循,至左里,公所执麾竿折,折沈水。众惧,公欢笑曰:"往年覆舟之战,竿亦折。今者复然,贼必破矣。"即攻栅而进,循单舸走。

枭止凉营《晋》前凉《张轨传》;重华以谢艾为中坚将军,配步骑五千击麻秋。引师出振武,夜有二枭鸣于牙中。艾曰:"六博得枭者胜,克敌之兆。"于是进战,大破之。

鹏集贾舍《汉书》:贾谊为长沙传三年,有鹏飞入谊舍。鹏似,不祥鸟也,乃为赋以自广。后岁馀,文帝思谊,徵之。

江璧《汉》《五行志》中上:《史记》秦始皇三十六年,郑客从关东来,至华阴,望见素车白马从华山上下,持璧与客曰:"为我遗滈池君","今年祖龙死。"忽不见。郑客奉璧,即始皇二十八年过江所湛璧也。

柳植荀悦《汉记》:昭帝元凤三年,上林苑中枯柳断而自起,复生。有虫食其叶成文,曰"公孙病已当立"。符节令眭弘上书,言"当有匹庶兴"。坐妖言诛。及宣帝起民间立,以弘子为郎。按:宣帝初名病已。

门枢白发《汉》《五行志》下上:哀帝建平四年,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仟佰,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又传书曰:母告百姓,佩此书者不死。不信,视门枢下,当有白发。杜邺曰:外家丁、傅并侍帷幄,指象以觉圣朝。一曰此异乃王太后、莽之应。

桂树黄雀成帝时谣:"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郭茂倩《注》:桂,赤色,汉家象;王莽自谓黄也。见《五行志》。

春秋恒事应咎徵秦人归遂在文九,毛伯锡命在文元,滕朝鲁者五,邾七,晋聘鲁十一、楚三,皆所谓恒事也。其间灾咎不绝书。

宋氏百篇沈约《宋书》,凡一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