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挖改过一百十七部。 山西省挖改过一百二十三部。 江苏省挖改过二百九十四部。 安徽省挖改过一百八十九部。 浙江省挖改过四百四部。 江西省挖改过三百十四部。 福建省挖改过一百二十四部。
湖北省挖改过三十五部。
湖南省挖改过四十部。
陕西省挖改过五十三部。 甘肃省挖改过二部。 广东省挖改过二十三部。 广西省挖改过十一部。 云南省挖改过十八部。 贵州省挖改过七部。四川省挖改过七十三部。【真按:前各省间都有空格唯此阙如!】 (军机处上谕档) 一二八八 军机处为发还盛京书事致盛京署理将军成策咨文
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办理军机处为咨会事。
所有前次咨取盛京书二套,业经办竣,今将原书发还,即于原处照旧存贮可也。须至咨者。
右咨盛京署理将军事务成<策>。(军机处上谕档) 一二八九 军机大臣奏将各省缴到坊刻及残缺不全《通鉴纲目续编》销毁片
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查各省收缴《通鉴纲目续编》,除《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四百二十二部业经奏明交武英殿挖改备用外,其坊刻批本及残缺不全之书共三千四百二十八本,装贮二十一箱,谨一并缴进销毁。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一二九○ 四川总督李世杰奏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真按:去年底尚为两江总督(2102页).今又为四川总督!】
乾隆五十三年正月二十四日
四川总督臣李世杰跪奏,为遵例奏闻事。
案查钦奉上谕,《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令各督抚遵照颁发原书抽改,仍着于年终汇奏一次。又钦奉上谕,将挖出正本、翻本违碍字样,汇齐送京销毁。等因。钦此。钦遵。在案。
兹据顺庆等府州转据各州县呈送《通鉴纲目续编》共二十部到司,经藩司王站柱查对原发定本,逐一抽改,将抽出字迹各黏贴成本呈缴,请奏前来。
伏查川省地处边隅,藏书本少,但查五十一年已缴过书七十三部,今五十二年复又收缴二十部,是此书流传颇广,不无尚有遗留。现仍饬再行查访,务期搜罗净尽,不使稍有疎漏,仍致流传。
仍将抽出字迹咨送军机处查销外,理合恭折奏闻,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乾隆五十三年二月十二日奉朱批:览。钦此。(军机处录副奏折) 一二九一 礼部尚书纪昀奏来热勘书完竣并查明阙失颠舛各书设法办理折【真按:文津阁四库全书之覆校工作】
乾隆五十三年正月二十七日
臣纪昀跪奏,为勘书完竣,并查明阙失颠舛,设法办理,伏乞圣鉴事。
窃臣仰蒙皇上格外鸿慈,俾率领罚来热河各员,复校文津阁四库全书。各该员感激宽恩,均深知愧奋,勘阅尚属认真。兹于本年正月二十六日所有应看书五千八百九十二函,先后报竣。真按:四库全书的数量 内除《西域图志》一册,空白回部字六页,无人能写,《春秋辨义》一册,底本下截破烂,无可查填,须带回另办赍送外,其余俱已修整完好,全数归架。共查出誊写错落、字句偏谬者六十一部。【真按:原文断句有误!径改正!(原文作:誊写错落字、句偏谬)】 应请旨仍交军机大臣核办。
臣于归架之时,逐函检点,又查出遗失《永乐大典》书三部,伪本抵换者一部,漏写遗书八部,缮写未全者三部,伪本抵换者四部,【真按:前已有伪本抵换者,此复出者,应系四库全书本身-即各省采进及内府藏书等,非永乐大典辑出者也.○四库全书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也太夸张了!还有伪本抵换者咧!○四库全书错得夸张!】排架颠倒书四十六部,匣面错刻、漏刻及书签误写者共三十部,谨分款开列清单,恭呈御览。
查遗漏抵换诸书,虽卷数稍多,幸书册多有衬纸,书匣亦原有高低,或撤去衬纸,或将匣帮略增分寸,【真按:国无!待查!词亦无!】尚可匀入。应请旨交武英殿、翰林院二处查寻底本,容臣回京赔写。其应换刻匣面,头绪烦(繁)多,【真按:疑为浅人所校改也!三顾频烦天下计已见烦与繁之通同矣!】恐隔手必有舛错,仰恳圣恩,准臣于赔写书完后仍前来热河,携带工料亲自监督抽改,方不再误。惟臣应赔之书面、书带,其料非外间所有,并恳恩准,臣按数交价,于武英殿领用。庶仙苑琅函得以画一整齐,皆归完善。
至诸书应改之翻译,臣督率总校照册细查,先归架者陆续挖填,后归架者亦挨次修补,并已将完。臣现在检点诸书,填写门类,卽通盘合算,将各匣应换应移及应赔带环之类,先一一于匣面黏贴黄签,并详开数目字样,造册交热河总管董椿等,以便将来照数领换。须俟诸项清楚,方能恭复恩命。
合并声明,伏乞圣鉴。谨奏。
乾隆五十三年二月初一日奉朱批:原议大臣议奏。钦此。(军机处录副奏折) 一二九二 三通馆为知照拨送供事四名事致典籍厅移会
乾隆五十三年二月初二日
三通馆为移会事。
前经本馆奏明皇朝三通全书缮写四分归入四库空函,并缮交武英殿刊刻颁行,照例咨取供事十二名到馆,一体上紧赶办。等因,奏准在案。相应移会贵厅,希卽照例拨送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