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蹊」讹「溪」,与上韵复;又「幽讨如横绿野图」句,「图」讹「园」;又「坐看落月与横参」句,「横参」二字写倒。总校官何思钧记过四次,分校官张焘记过八次。
一、《白云稿》内「李陵苏子卿之离别」句,「子」讹「少」。总校官缪琪记过一次,分校官李斯咏记过二次。
一、《云麓漫抄》内「据此二说」句,「据」讹「(扌处)」。总校官仓圣脉记过一次,分校官陈文枢记过二次。
一、《湛园扎记》内「谢朓」,「朓」字讹「眺」;又「宗室刘安」句,「安」下讹衍「国」字。总校官朱钤记过二次,分校官陈文枢记过四次。
一、《龟溪集》内「呼愁眼易饥」句,「饥」讹「饥」。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一次,分校官吴俊记过二次。
一、《愿学集》内「谭玄空自守三庚」句,「三」讹「长」;又「俟河之清」句,「俟」讹「似」;又「虽难追其往」句,「虽」讹「须」;又「耳目口鼻以精气用」句,「用」讹「曰」;又「寄所著易参」句,脱去「着」字;又「睽之上九」句,「上九」讹「九三」;又「使君之志」句,「君」讹「志」;又「火传无尽」句,「无」讹「之」;又「户科」,「科」字讹「部」。总校官仓圣脉记过九次,分校官胡予襄记过十八次。
一、《泾皋藏稿》内「清泉白石」句,「清」讹「青」;又「尚茫然言诠未能实有诸已」句,「诠」讹「铨」;又「士风弟靡」句,「弟」讹「茅」;又「四明公」句,「明」讹「时」;又「入郎客曹」句,「客」讹「容」;又「公也而登诸私」句,「公也」讹「诸公」;又「好为仁」句,「仁」讹「大」;又「巨珰」,「珰」字讹」。铛」。覆校官裘行简记过八次,分校官卜维吉记过十六次。
一、《戒庵漫华》内「道主」,「主」字讹「士」。又「书后题二十一字」句,脱去「一」字;又「张道陵」,脱去「道」字。总校官何思钧记过三次,分校官贾锬记过六次。
一、《檀园集》内「行当寻云栖」句,「栖」讹「楼」;又「是固张子之所不敢居也」句,「固」讹「故」;又「香灯贝叶雨牕西」句,「西」讹「前」;又「抗章上殿陛」句,「陛」讹「阶」。总校官朱钤记过四次,分校官戴衢亨记过八次。
以上四种系覆阅、总裁看出,奏明记过。(军机处录副奏折) 七八○ 两广总督巴延三奏遵旨查办《天元玉历祥异赋》等书情形折
乾隆四十六年四月十五日
两广总督臣觉罗巴延三跪奏,为恭奉谕旨事。
乾隆四十六年四月初八日臣于途次承准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奉上谕:阅奏缴销毁书籍,内有河南省解到之明仁宗所制《天元玉历祥异赋》及不知撰著名氏之《乾坤宝典》二种。此等天文占验妄言祸福之书,最易淆惑人心,自未便存留在外。恐各省查办未能搜查净尽,着传谕各督抚,令其详悉搜缴解京,并查明有无板片,一并解送销毁。将此谕令知之。钦此。遵旨寄信前来。
臣跪读之下,仰见皇上防微杜渐,息邪说以正人心至意。臣遵奉谕旨,已札饬两司,通行各属及各学教官,一体钦遵查明,细加搜访,并广行出示。凡士庶之家有收藏《天元玉历祥异赋》及《乾坤宝典》二种者,俱令实时缴出,毋许隐匿。其有板片者,将板片一并追出送销,如有匿不呈缴,一经查出,卽重治其罪。仍严饬各属,务须搜查净尽,毋得稍有遗漏。
除俟查缴到日卽行解京外,所有臣现在遵办缘由,合先恭折奏闻,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览。(宫中朱批奏折) 七八一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总裁等官分别议罚事致典籍厅移会
乾隆四十六年四月二十二日
户部为遵旨〔察〕议事。
陕西司案呈,本年三月初七日准吏部咨称:
会议得内阁抄出尚书 公 额驸福<隆安>等奏称:查四库全书馆进过书籍,自十月起至十二月止,进过全书四次,《永乐大典》一次。臣等详加查核,总裁八阿哥记过一次,十一阿哥记过三次,王<杰>记过三次,董<诰>记过二次,曹<文埴>记过四次;总阅周<煌>、李汪度、倪承宽各记过一次,谢<墉>、胡<高望>各记过三次,朱珪记过十六次;总纂纪昀、陆锡熊、孙士毅各记过三次;覆校邹炳泰记过三十八次,黄轩、邵晋涵各记过十八次,平恕记过十二次,彭元珫记过十次,吴典记过八次,王增记过五次;总校朱钤记过八十七次,杨懋珩记过八十五次,缪琪记过五十三次,仓圣脉记过三十四次,王燕绪、何思钧各记过三十一次;分校陈木记过三十四次,范鏊记过二十八次,牛稔文记过二十四次,彭元珫、王璸各记过二十次,王增、叶兰各记过十八次,金光悌、黄昌禔、卜维吉各记过十四次,胡予襄、陈初哲、刘景岳各记过十二次,孙球、邱庭漋、嵇承志、励守谦、吴舒帷、张慎和、潘庭筠各记过十次,秦泉、罗万选各记过八次,汪日赞、徐步云、李岩、杨世纶、袁文邵各记过六次,吴典、王彝宪、潘曾起、汪锡魁、陆湘、李楘、李斯咏、朱依鲁、陈文枢、王锺泰、朱炘、范来宗、宋镕各记过四次,周鋐、孙梅、吴省兰、蔡必昌、王家宾、王庆长、毛凤仪、赵秉渊、鲍之锺,张曾炳、戴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