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员荫生、年已及岁者。俱由各该旗咨报吏部。带领引见。分别录用。惟宗室荫生。向无引见之例。朕思自前年以来。六部各衙门。已定有宗室额缺。并准宗室子弟应乡会试。以广登进之路。则宗室荫生自宜一体任用。所有嘉庆元年宗室荫生。俱著加恩交宗人府查明、于及岁时送吏部带领引见。候朕分别录用。以示锡类推恩至意。  

○以故辅国公绵策侄奕果、袭爵。  

○甲辰。谕内阁、盛京为帝业所基。瞻仰桥山。时殷景慕。朕恭承皇考付托之重。礼应躬谒申虔。是以前经降旨、于本年四月释服后。涓吉秋孟。恭谒祖陵。用抒积悃。近因御史沈琨、张鹏展、先后陈奏。以军务蒇绩非遥。需筹善后。恳请展期。当交王大臣等会同妥议具奏。兹据王大臣等请如该御史等所奏、暂停前往。因思川陕楚三省各路军营。近日屡获大胜。捷音踵至。余匪溃窜。无难即日荡平。但抚绥安辑。一切善后机宜。亟须筹办。若前诣盛京。程途较远。兼恐遇值雨水。文报稍稽。又恭查皇考御极以前。未经展谒祖陵。于乾隆八年初次告谒。朕前在藩邸时。曾于乾隆四十八年随侍皇考恭谒一次。今若展至嘉庆七年举行斯礼。稽之旧典成规。为期尚早一载。且本年四月虽届释服。而秋闲尚在三年以内。究不若俟来岁行三周年祭礼后。专诚恭谒盛京祖陵。更足以昭诚敬。即著照王大臣等所议、于明岁秋冬涓吉前往。所有本年各该衙门应豫备之处。暂行停止。  

○又谕、秋狝大典。所以肄武习劳。从前皇考巡幸木兰。岁以为常。后因春秋已高。适值连年木兰雨水较大。节经蒙古王公大臣等、再四恳请。是以数年以来。暂停进哨。今岁秋闲。既允王大臣等所议。缓诣盛京。而热河距京甚近。且顺时行狝。典不可废。朕自应恪守遵行。著仍于本年七月十八日由京启銮。驻跸避暑山庄。中秋后木兰行围。所有应行事宜。著各该衙门照例豫备。至前经降旨、于盛京回銮时。由山海关恭诣东陵。今盛京已暂停前往。距明年新正至裕陵行三周年礼。为期相隔较久。朕心实有所不安。著于本年木兰回跸时。由密云取道前往东陵。恭申孺慕。  

○谕军机大臣等、晋昌等奏盛京太庙。添设神龛宝座。典礼甚隆。因地基较窄。未敢擅定等语。其意在不必添设而未敢明言。所见甚是。盛京城内。本未恭建太庙。乾隆四十三年。皇考因尊藏册宝。始行改建。亦未供奉神牌。并无祭祀典礼。原与太庙规制不同。今莫瞻菉、扎郎阿、奏请添设神龛宝座一节。现据晋昌等查明、限于地基。难以安设。自无庸轻议更张。已将绘到原图。另行黏签发往。遵照陈设。敬将太祖太宗世祖册、宝、安奉中一闲。圣祖册、宝、安奉东闲。世宗册、宝、安奉西闲。高宗册、宝、安奉东闲西向。如中一闲殿基较窄。未能安奉三朝册宝龙箱。即恭请太祖太宗世祖册、宝、三分。总贮龙箱。庶观瞻整肃。来岁朕恭谒时。仍遵照皇考行礼处所行礼。足申虔敬。所有莫瞻菉等奏请添设之处不必行。将此谕令知之。  

○以故镇国将军永璨子绵彳□同、袭职。  

○德楞泰奏报、歼毙高二、生擒伪先锋王儒等。得旨奖赉。擢骁骑校索里章、为佐领。甲兵色克津保、为防御。均赏花翎。侍卫苏冲阿等、升擢有差。  

○乙巳。勒保奏报、剿捕黄蓝白三号贼匪。歼毙首逆徐万富等。得旨嘉奖。赏勒保二品顶带花翎。加总兵官许文谟提督衔。余升赏有差。。  

○以户部左侍郎丰绅济伦、兼署兵部尚书。。  

○转工部右侍郎成书、为左侍郎。调理藩院右侍郎和宁、为工部右侍郎。以内阁学士佛尔卿额、为理藩院右侍郎。  

○调镶白旗汉军副都统成宽、为镶白旗满洲副都统。以内阁学士普恭、兼镶白旗汉军副都统。上驷院卿富成、为銮仪卫銮仪使。  

○上以祭社稷坛。自是日始。斋戒三日。  

○丙午。孝仪纯皇后忌辰。命皇次子旻宁祭裕陵。  

○是月。颁御制邪教说。曰、先圣王以道德仁义礼乐政刑。裁成辅相。化育万方。使民日趋于正道。恐为邪说所惑也。自二氏行于中国。始有释教道教之名。因其说亦皆吾儒所撰。大旨亦精微元妙。劝人为善。戒人为恶。辅翼王化。无大差谬。是以圣帝明王姑存此类。不加沙汰。至于白莲教之始。则为骗钱惑众。假烧香治病为名。窃佛经仙箓之语。衣服与齐民无异。又无寺宇住持。所聚之人。皆失业无赖之徒。所以必流为盗贼。是又僧道之不若矣。然天下之大。何所不有。苟能安静奉法。即烧香治病。原有恻怛之仁心。在朝政之所不禁。若藉此聚众弄兵。渐成叛逆之大案。则王法之所不容。故查拏之始。原因谋逆之一二人。如刘松、宋之清、刘之协首犯耳。刘松、宋之清、皆已伏法。并未株连。而刘之协自扶沟脱逃。所缉者仍此一犯。而地方官有奉行不善者。有苛求图利者。胥役衙书。四出滋扰闾阎。无赖借事吹求。将正犯反置于不问。妄拏无辜。名曰欲办白莲教。以致群起于襄阳。由豫入陕。而川省达州徐添德、王三槐、亦乘时蠢动。互相勾结。自此遂东奔西窜。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