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工部议准、浙江巡。抚常安奏称、玉环山城垣。于乾隆六年七月。遭飓风坍坏城身垛口城楼。该地孤悬海外。非同内地。城垣最关紧要。亟宜修整。以资捍卫。请动支玉环经费银兴修。从之。  

○以翰林院侍讲学士张映辰、充日讲起居注官。  

○考察在京八旗军政。卓异官九十五员。不谨官三员。罢软官十七员。年老官十员。有疾官二十五员。才力不及官八员。分别升赏处分如例。  

○戊辰。圣祖仁皇帝忌辰。遣官祭景陵。  

○上诣奉先殿行礼。  

○己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吏部议奏、嗣后满员。除应用知县之科甲出身。并应用道府之正途出身人员。俱无庸考试外。其由别途出身。应用道府者。臣部于未用之先。汇齐人数。定期考试。奏请钦点大臣。于午门内给卷。试以时务策一道。试题。由钦点大臣、择关于吏治民生之事拟出。试卷交该大臣等、秉公校阅。分别优劣。进呈御览。仍将该员等、交臣部带领引见。其奉旨记名以道府用者。臣部注册。仍照定例。挨俸升迁。未经记名者。俟下次考取记名。再行照例升用。得旨、正途之人。亦著考试。余依议。  

○户部议准、闽浙总督那苏图、巡抚刘于义、奏称、闽省接济鼓铸。应收买商铜三万二千四百余觔。计价银五千六百七十三两零。至配铸尚需白铅二万六千九百余觔。应照前次委员赴楚采买。计价银、及水脚银、一千六百一十二两零。均请在乾隆六年地丁银内动给。从之。  

○又议准、山西巡抚喀尔吉善疏称、长治县民。互首欺隐地、二共丈出一十四亩零。照例入官变价。招种承粮。应于乾隆七年起科。入额徵解。仍于该年地丁册内、造报查核。从之。  

○工部议准、两江总督宗室德沛奏称、镇江府添设之船政通判。应建衙署。查有入官房屋五十五间。披厦七间。原估价银三百一十五两。应请拨改。从之。  

○予故一等子署散秩大臣孟可、祭葬如例。  

○赏恤福建台湾遭风溺毙兵丁。  

○庚午。大学士等议覆、大学士陈世倌奏称、上下两江被水州县。应令及时疏浚。倘今冬水势不消。入春水发冰融。不特春麦失望。即秋田亦不能种。国家发帑赈济。已至八百余万。将来赈恤。正未有艾。何以支给。伏查高、宝、兴、盐、之下河等处。各有入海故道。暨石林口决下之水。亦有由灌口、板浦、等入海之路。其有无淤浅。俱应勘估兴修。再宿、灵、等十数州县、连年积水之区。若徒以洪泽湖为会归之地。则水势过大。今黄河大溜。现注微山湖。正流不过十分二三。似可趁此河浅时。于祥符闸口附近处。将黄河挑浚。与堤内相平。再培补卑薄堤岸。以防冲溃。并修复归仁堤闸座。以时启闭。使睢河诸水。尽引入黄等语。复据刑部尚书张照奏称、陈世倌所奏。第以水不得涸。来岁犹烦赈恤为虑。而未筹及目前经理之法。查赈饥以分散为上。即以工代赈。亦必各处兴工为上。应择有收地方。派干员分管饥民若干户口。就近兴工。其工价比常例多给。俾足养赡妻孥。倘地方有乐施之人。计工价之多寡。照捐例题请议叙。再从来治河之要法。曰毋与水争。曰弃地与水。请将被水州县。择其地势最低下处。转加挑浚。潴而为泽。其旧有之支河。转加深阔。引高原之水入之。则下者既下。高者自然涸出。既减在内之水势。则外河通海之处。自必渐平。目前虽有伤田赋原额。异日民间。必收陂泽之利。有此工作。百姓又可就本地以工代赈。统入赈项奏销等语。查今岁水灾非常。工程难于兼顾。必当筹其缓急。其陈世倌所称、入海故道。可否仍循旧制疏修之处。难以臆断。应将此奏、交与钦差大臣、江南山东督抚总河、会同详议具奏。至张照所称、饥民以分散为上。应于各处兴工代赈。并相度地势。择加挑浚。原属地方应行之事。惟在措置得宜。亦应将此奏、交钦差大臣、及该督抚总河、一并查议具奏。得旨、依议速行。  

○予故二等伯散秩大臣马哈达、祭葬如例。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八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九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七年。壬戌。十一月。辛未。上御懋勤殿。勾到朝审情实罪犯。停决斩犯九人。绞犯六人。余十八人予勾。  

○壬申。上诣皇太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