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漳洞村。归入旧河。势顺工省。即于所挑新河头之下。东流入卫处。量建闸座。如卫水微弱。则启闸以济运河。卫水足用。则闭闸以归故道。再于青县以下。酌量水势。另议建立闸坝。临清以北运河。可免淤垫。青县以下田庐。永无淹浸。惟是漳河巨浸。漕运重务。必须通筹全局。庶保万全。山东直隶地方。一应事宜。请敕两省督抚河臣。会同勘估兴工。得旨。照所议行。该部知之。  

○甘肃巡抚元展成疏称。安西镇属之卜隆吉、柳沟、双塔、赤金、靖逆、惠回、等处屯田。向拨屯兵耕种。秋收。除农具耔种外。粮石平分。给作口粮。统于原估折饷银内扣除。后以派防各兵。尚有历年借制行装银未完。因将乾隆元年二年。分过屯田粮石。自四年春季为始。在折饷项下四季扣除。上年镇属、各营屯地。悉被虫灾。请将平分粮石。除支领本季春饷。按扣一季外。其余限以四五两年。分作七季扣清。得旨。如所请行。该部知之。  

○丙寅。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大学士伯张廷玉等奏。遵旨会议殿试策文。向来拘定时格。增饰骈语。仰蒙皇上降谕禁止。臣等细加酌定。应取历朝流传诵习之文。以为成式。并饬各省学政。广行晓谕。务须贯穿古今。陶铸经史。试卷旧无横格。贡士等如有学问淹通者。听其发挥。惟不及一千字者。以违式论。四六颂联。概不准用。其余承问逐条详对起讫处。仍照旧例。从之  

○吏部议覆。掌河南道御史齐轼奏称。八旗汉军现任笔帖式。考列一等。概以中书补用。满洲蒙古。应一体量加奖励。查向例考试。专为稽查繙译。且汉军笔帖式。补用中书。乃其应升之缺。若满洲蒙古。亦照汉军之例。贴写中书。必多壅滞。臣部细加察核。满洲蒙古汉军中书。同系专司繙译。补用亦当画一。今满洲中书。业经内阁奏将应用之员。考试拟补。嗣后蒙古汉军中书缺出。请照满洲之例。各按伊等班次。将应用何项人员。咨送内阁。考试补用。至蒙古降调应用从九品人员。因应补无缺。改补中书。其中有不由考试繙译。又有年力就衰。不能赴试。概请免考。仍准照例补用。从之。  

○兵部议覆。建威将军王常等。遵旨会议副都统赵国政奏称。八旗佐领下。马甲额兵。应行挑选正户。不得将开档人等挑取。查右卫兵丁。原系另户满洲。并开档分户。一同派往驻防。若照京城之例。不准开档人等挑取马甲。则额兵缺出。另户壮丁不敷。势必兼挑幼丁。营伍军威。难于整肃。请嗣后右卫马甲额兵缺出。先将另户挑取。如不敷。准于开档分户选补。倘舍应挑另户。止挑开档分户。该参领等照例议处。从之。  

○刑部奏。各省军流案犯。理宜迅速完结。以免久羁囹圄。请将人命盗案。并例发黑龙江等处者。仍令各督抚特疏具题。其余因事拟遣。迅速审拟。咨部完结。于岁底汇题。仍将各案造册送部。从之。  

○丁卯。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谕军机大臣等。朕访闻得甘省米粮价值。如粟米一项。西宁则每石三两六钱二分。凉州则二两九钱二分。小麦一项。西宁则每石二两九钱七分。凉州则二两六钱二分。皆以京仓斗计算。虽西宁凉州粮价。历来较他处本昂。而照朕访闻之数。则未免昂贵。小民难以糊口。又闻武威等处乏食穷民。颇不安静。目下开仓平粜。借给口粮。民情稍觉安帖。尔等可密寄信与鄂弥达、元展成、令其悉心筹画。善为料理。务令粮价不致高昂。小民不致失所。  

○户部等部议准。稽查天津漕务吏科给事中马宏琦奏称。蓟运新河。宜加挑浚。前经河臣顾琮。建议大挑。而重运已届。应请饬令河督等。确估作何挑浚。俾重运不致守候。又蓟州收粮。不论米色。迎风高扬。其尤甚者。斗级量斛。重手击冲。及遇雨水有歉。州县责令旗丁帮贴车脚。概行禁止。从之。  

○又议覆。陕西巡抚张楷覆奏。调任湖北巡抚崔纪。署西安布政使帅念祖。先后陈请陕省增贮米石。查西安省会。为旗标兵丁屯聚之区。自宜较各州县。广为积贮。请于道仓内采买京斗谷十万石。豌豆二万石。歉收借给。价平买补。至陕省旗标镇营。岁需本色粮料。向例额徵不敷。每石折银一两。请于米价昂贵时。附近州县仓内。拨给本色粮一二月。按粮扣银。丰收买还。均如所请。从之。  

○礼部议覆。顺天府府丞陈恪疏称。向例岁试不到。该学报明事故。限期补考。今满洲蒙古。每遇岁试到者甚少。显系规避。应请限以补考其驻防随任各生。即于乡试时。补行岁试。路远及有事不能乡试者。照例申详。该管官如有徇庇。查明参处。从之。  

○定边副将军额驸策凌奏、军营现贮银、止二十七万两。除支给明年春饷外。所余无几。请于明年应解银内、先拨四十万两备用。得旨、照所请行。  

○广西归德州土知州黄国珩患病乞休。以其子黄世周袭职。  

○戊辰。孝恭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  

○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谕曰。原任营总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