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我开,希图敷衍了事。奴才愚见,窃以为有大谬不然者。何也?衅自我发,则谓之开;衅自人起,则谓之应。今日人之据朝鲜,以四条挟我,俨然有开衅之心。我若急治军旅,力敌势均,犹冀彼有所惮,不敢猝发;是示以必战之势,转可为弭衅之端。不然,则我退而彼进,虽欲求无衅不可得也。又闻该大臣等事既急切,专恃外国公使从中调处,藉作说和之客以图退兵之计。事起之初,则赖俄使;俄使不成,复望英使;英使不成,又将谁易?无论俄据海参崴及库页各岛、英据巨文岛,窥伺东海,与日人交情素昵;即令偏袒向我,既无可恃之势、又无可假之权,全凭口舌折冲,虽俄、英各使逞辩嚣张,果能化弱为强、强日人以就我范围乎?此又事理之不易也。综计中、日交涉以来,于台湾则酬以费、于琉球则任其灭;朝鲜壬午之乱,我又代为调停;甲申之役,我又许以保护。我愈退则彼愈进,我益让则彼益骄;养廱贻患,以至今日;气焰嚣张,贪婪无已。一误再误,则中国从此无安枕之日,可不虑哉!以势所必争之日本与绝不可失之朝鲜,彼则着着占先,我又面面受制。为今之计,应请宸衷独断,速饬北洋大臣李鸿章厚集兵力,迅赴事机。「甲申和约」既曰「公同保护」、又曰「无事中、日均不驻兵」,该国现已平定乱党、更易朝政,日既聚集重兵,我岂束手坐视!保护为中、日共有之权,进兵乃中、日分任之事;旧约是践,何谓衅端!急难同情,岂云用武!是固理明词顺,皆可向日人反复详言以破「开衅」之说者。兵齐之后,权势维均;然后徐议更张,详订新约。敌情本有虚实、边患更有重轻,壮我之气而后可以讲和,充我之力乃亦无妨言战。届时即意见参差,或者俄、英各使出作调人,庶其竭力转圜,始觉挟持有具也。东渡各营,最谬妄者直隶提臣叶志超、海军提臣丁汝昌。派赴朝鲜在日人之先,而铁舰不扼仁川、陆军不入汉城;仅驻仁川附近之牙山岛,自为犄角。险要之地,拱手而让之外人。外间舆论至有「败叶残丁」之诮,不孚群望可想而知。该统将等首鼠不前,意存观望;纵敌玩寇,夫复奚疑!其谓「朝鲜地势悬隔海外」,欺圣明不及觉察耶;抑苟且偷生,以徼■〈彳幸〉于无事耶?此皆玩误之尤!应请严旨饬其速扼要地;再敢瞻狗畏缩,立予重惩。

  总之,军国大计,利害所关甚重。要藩岂容轻弃,而狡敌非可缓图;衅端不可妄开,而兵力实宜震慑。势无可缓,计不必疑。奴才夙夜彷徨,罔知所措;既有所见,敢不专达上闻!谨奏。

  光绪二十年六月十五日。

  ——以上见原书卷九十二。

  台抚邵友濂致枢垣报布置台湾防务电

  奉旨筹防,当即尽力布置。基隆、沪尾为台防要口,当饬提督张兆连、知府朱上泮、参将沈桂山率领原有八营并就地添勇四营分别扼守。此外如基隆观音山、关渡各小口,添募土勇,严密分布。又专弁赴江、浙增募四营,交已革提督李定明策应后路、藩司唐景崧居中调度。澎湖,饬该镇周镇邦于原有三营外,添勇两营均扎。台南,责成万镇国本、顾道肇熙添勇三营,与原有三营分防安平、旗后两口。恒春为日人曾至之地,调勇两营,严饬后山各口一律驻防。并将存储水雷百余具,分布各口。海外转运为难,奉旨饬调南洋兵轮,已准刘坤一电派「南琛」、「威靖」两战船克日来台。新疆臬司聂缉规准暂缓引见,已饬专办后路;并请刘坤一酌拨子药、鎗弹。所虑该国兵轮饰词避风修理,先期入口,意存叵测;应请旨饬总署先事明告驻京日使,轮船游弋务由口外,以慎戎机。(六月十六日)

  旨着刘永福帮办台湾防务电

  旨:『南澳镇总兵刘永福,着谭锺麟饬令酌带兵勇前往台湾,随同邵友濂办理防务』。(六月二十五日)

  台抚邵友濂致枢垣台岛饷械支绌请饬南北洋及闽督筹济电

  奉拨南洋「南琛」、「威靖」两轮,前后已到。又委派杨岐珍、刘永福,现已电催渡台;一面仍严行备御。台岛孤悬,兵械、饷项支绌;万一水线中断,将来无从呼应。仍请分饬南、北洋及闽督预筹协济,先事陈明。至台省民情浮动,亟应整理团练,以固民心;可否饬林维源暂留在籍办理团练之处?均请代奏!(六月二十七日)

  ——以上见原书卷九十三。

  台抚邵友濂奏筹备海防及布置情形并恳拨的款折

  福建台湾巡抚邵友濂奏:为遵旨筹备海防,谨陈全台布置情形;并恳饬拨的款,以资接济事。

  窃臣于光绪二十年六月初一日,准北洋大臣李鸿章五月二十九日电称:『二十八日密谕:「南洋各海口,均关紧要;台湾孤悬海外,日兵曾至番境,尤所垂涎。并密谕各该督、抚不动声色,预为防备,勿稍大意」』。六月二十二日,又准总理衙门电称:『奉旨:「日人要挟无理,恐难就范。台湾重地,亟须预筹战备。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着谭锺麟传知该员酌带兵勇迅速渡台,会商邵友濂妥筹布置。并谕邵友濂知之」』。六月二十五日,又准督臣谭锺麟转准总理衙门二十四日电称:『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