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颂注。宋衷曰。韩哀。韩文侯也。时已有御。此复言作者。加其精巧也。汉书注。
 澍桉吕览。以寒哀与。黔如隶首等并列。盖皆黄帝臣也。又大禹之御有郭哀。韩哀或即郭哀。盖同姓。犹秦政称赵政也。仲子注为韩文侯。殊无左证。颜师古谓特善御耳。非始作也。亦县拟之词。韩。吕览作寒。古韩寒字通。一引本文哀下有侯字者非。
宿沙作盐。太平御览。北堂书钞。路史注。为鱼盐之利。齐灵公臣。齐滨海。故宋注。宿沙。
 澍桉北堂书钞引世本云。夙沙氏始海为盐。夙沙。黄帝臣。路史注引宋衷注。夙沙氏。炎帝之诸侯。今安邑东南十里有盐宗庙。一作质沙。说文作宿沙。在炎帝时。或云在帝魁之世。逸周书。昔者质沙三卿朝而无礼。君怒而久拘之。哗而弗加。哗卿谋变。质沙以亡。即此宿沙也。仲子注为齐灵公臣。失之。御览
书钞路史引注。不知何以差互如是。

尧修黄帝乐为咸池。乐记疏。
 澍桉乐记云。大章。章之也。注。尧乐名也。言尧德章明也。周礼阙之。或作大卷。咸池备矣。注。黄帝所作乐名也。尧增修而用之。咸。皆也。池之言施也。言德之无不施也。周礼曰。大咸。正义曰。黄帝作咸池。尧增修而用之。周礼大司乐谓之大咸。咸池虽黄帝乐。尧既增用之。世本名咸池是也。故此文次在大章下矣。又黄帝之乐。尧不增修者。别立其名。则大章是也。其咸池虽黄帝乐。尧增修者。至周谓之大咸。其黄帝之乐。尧不增修者。至周谓之大卷。
无句作磬。风俗通。博雅。明堂位疏。山海经注。宋衷云。毋句。尧臣也。初学记。
 澍桉通典通志引世本云。磬。叔所造。不知何代人。未知谁注。又桉礼记疏皇侃云。无句。叔之别名。古史考。叔。尧时人。即无句也。通礼义纂。尧使无句作琴。五弦。乐录云。无句。尧臣也。为尧时人审矣。雅。毋句氏磬十六枚。曹宪注。亦引世本毋句作磬。云毋句。尧臣也。文选注引世本云。叔。舜时人。疑误。路史注引世本云。磬。叔所造。乃无句也。传玄七谟谓伯夔作磬。无据。罗泌云。无句一作无间。无。郭引作毋。字通。
尧使禹作宫室。初学记。太平御览。玉海。尔疋释文。
 澍桉吕氏春秋。高元作宫室。高元。黄帝臣。建合宫以接万灵。陆贾新语。黄帝作宫室。白虎通。黄帝作宫
室。以避寒暑。是先于夏后氏也。淮南子。舜作室。筑墙茨屋。令人皆知去岩穴。各有家室。又桉路史引无室字。

化益作井。易释文。路史。宋衷注。化益即伯益。尧臣。
 澍桉初学记引世本云。伯益作井。太平御览引作伯夷。误。淮南子。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能愈多。德愈薄矣。
尧造围。丹朱善之。北堂书钞。
 澍桉路史。尧生丹朱。骜狠娼克。帝悲之。为制弈。以闲其情。博物志。尧作围。以教丹朱。
乌曹作博。文选博弈论注。
 澍桉中兴书。桀作博。说文。局戏六箸十二棋也。扬子方言。博谓之蔽。或谓之箘。秦晋之间谓之博。吴楚谓之蔽。广韵引世本。博作簙。山堂肆考。古者鸟曹作博。以五木为子。有枭卢雉犊塞。为胜负之采。博头有刻枭形者为最胜。卢次之。雉犊又次之。塞为最下。
鲧作城郭。礼祭法疏。水经注。
 澍桉史记。黄帝为五城。又云。轩辕黄帝筑邑。泛胜之书纪神农之教曰。虽有石城汤池。无粟则不能守。是炎黄已有城矣。吕氏春秋言鲧以兽尾为城。又云。夏鲧作城。淮南子曰。鲧作城。吴越春秋曰。鲧筑城以
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又桉博物志。禹作三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城郭又自禹作也。水经注引无郭字。

陶作五刑。路史注。玉海。
 澍桉淮南子。陶瘖而为大理。天下无虐刑。吕氏春秋。陶作刑。后汉张敏议云。陶造法律。原其本意。皆欲禁民为非者也。左传夏书云。昏墨贼杀。陶之刑。风俗通。陶谟禹始造律。又桉急就章云。陶造狱法律存也。又桉路史注引世本云。陶制五刑。
伯夷作刑。北堂书钞。
 澍桉此言本吕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二语。御览引作下有五字。
舜作箫。通典。通考。
 澍桉通典引世本云。箫。舜所造。其形参差。以像凤翼。十管。长二尺。当系仲子注文。又桉五经通义。箫。编竹为之。长尺有五寸。博雅。箫。大者二十四管。无底。小者十六管。有底。三礼图。无底者谓之洞箫。有雅箫长四寸。颂箫长尺二寸。王逸楚词注。舜箫名参差。又桉通礼义纂。伏羲作箫。十六管。广韵。女娲作箫。
夔作乐。初学记。
 澍桉礼记。夔始制乐。以赏诸侯。淮南子。夔作乐。合六律。调五音。所以通八风。帝王世纪。尧命伯夔。放山
川溪谷之音。作乐六章。天下大和。吕氏春秋慎行论。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事亦见孔丛子。水经注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