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朴居琉璃光寺(今梨山上有寺基。是也)皆挈
妻子而居。经营产业。交相来往。栖神安养。方外之志。未常暂废。观身世无常。
因相谓曰。腴田美岁良利也。不如衣食之应念而至。自然得饱暖也。妇女屋宅情
好也。不如莲池花藏千圣共游。鹦鹉孔雀以相娱也。况学佛当成佛。修真必得真。
今我等既落彩为僧。当脱略缠结。成无上道。岂宜汨没风尘。与俗辈无异也。遂
唾谢人间世。将隐于深谷。夜梦白毫光自西而至。光中垂金色臂。摩二人顶。及
觉说梦。与之符同。皆感叹久之。遂入白月山无等谷(今南薮洞也)朴朴师占北岭
师子岩。作板屋八尺房而居。故云板房。夫得师占东岭磊石下有水处。亦成方丈
而居焉。故云磊房(乡传云。夫得处山北□□洞。今复名。朴朴居山南法精洞磊
房。与此相反。以今验之。乡传误矣)各庵而居。夫得勤求弥勒。朴朴礼念弥陀。
未盈三载。景龙三年己酉四月八日。圣德王即位八年也。日将夕。有一娘子年几
二十。姿仪殊妙。气袭兰麝。俄然到北庵(乡传云南庵)请寄宿焉。因投词曰。行
途日落千山暮。路隔城遥绝四邻。今日欲投庵下宿。慈悲和尚莫生嗔。朴朴曰。
兰若护净为务。非尔所取近行矣。无滞此处。闭门而入(记云。我百念灰 今。
无以血襄见试)娘归南庵(传曰北庵)又请如前。夫得曰。汝从何处犯夜而来。娘
答曰。湛然与大虚同体。何有往来。但闻贤士志愿深重。德行高坚。将欲助成菩
提□。因投一偈曰。日暮千山路。行行绝四邻。竹松阴转邃。溪洞响犹新。乞宿
非迷路。尊师欲指津。愿惟从我请。且莫问何人。师闻之惊骇谓曰。此地非妇女
相污。然随顺众生。亦菩萨行之一也。况穷谷夜暗。其可忽视欤。乃迎揖庵中而
置之。至夜清心砺操。微灯半壁。谓念厌厌。及夜将艾。娘呼曰。予不幸适有产
忧。乞和尚排备苫草。夫得悲矜莫逆。烛火殷勤。娘既产。又请浴。弩肹惭惧交
心。然哀悯之情有加无已。又备盆槽。坐娘于中。薪汤以浴之。既而槽中之水香
气郁烈。变成金液。弩肹大骇。娘曰。吾师亦宜浴此。肹勉强从之。忽觉精神爽
凉。肌肤金色。视其傍忽生一莲台。娘劝之坐。因谓曰。我是观音菩萨。来助大
师。成大菩提矣。言讫不现。朴朴谓肹今夜必染戒。将归听之。既至。见肹坐莲
台。作弥勒尊像放光明。身彩檀金。不觉扣头而礼曰。何得至于此乎。肹具叙其
由。朴朴叹曰。我乃障重。幸逢大圣而反不遇。大德至仁。先吾着鞭。愿无忘昔
日之契。事须同摄。肹曰。槽有余液。但可浴之。朴朴又浴。亦如前成无量寿。
二尊相对俨然。山下村民闻之。竞来瞻仰。叹曰。希有希有。二圣为说法要。全
身蹑云而逝。天宝十四年乙未。新罗景德王即位(古记云。天鉴二十四年乙未法
兴即位。何先后倒错之甚如此)闻斯事。以丁酉岁遣使创大伽蓝。号白月山南寺。
广德二年(古记云大历元年。亦误)甲辰七月十五日。寺成。更塑弥勒尊像。安于
金堂。额曰。现身成道弥勒之殿。又塑弥陀像安于讲堂。余液不足。涂浴未周。
故弥陀像亦有斑驳之痕。额曰。现身成道无量寿殿。议曰。娘可谓应以妇女身摄
化者也。华严经摩耶夫人善知识。寄十一地生佛如幻解脱门。今娘之桷产微意在
此。观其投词。哀婉可爱。宛转有天仙之趣。呜呼。使娘婆不解随顺众生语言陀
罗尼。其能若是乎。其末联宜云。清风一榻莫予嗔。然不尔云者。盖不欲同乎流
俗语尔。赞曰
 滴翠岩前剥啄声  何人日暮扣云扃
 南庵且近宜寻去  莫踏苍苔污我庭
右北庵
 谷暗何归已暝烟  南窗有蕈且流连
 夜阑百八深深转  只恐成喧恼客眠
右南庵
 十里松阴一径迷  访僧来试夜招提
 三槽浴罢天将晓  生下双儿掷向西
右圣娘
  芬皇寺千手大悲  盲儿得眼
景德王代。汉岐里女希明之儿。生五稔而忽盲。一日其母抱儿诣芬皇寺。左殿北
壁画千手大悲。前令儿作歌祷之。遂得明。其词曰
膝肹古召[方*尔] 二尸掌音毛乎支内良 千手观音叱前良中 祈以支白屋尸置
内乎多 千隐手 叱千隐目肹 一等下叱放一等肹除恶支 二于万隐吾罗一等沙
隐赐以古只内乎叱等邪阿邪也 吾良遗知支赐尸等焉 放冬矣用屋尸慈悲也根古
赞曰
 竹马葱笙戏陌尘  一朝双碧失瞳人
 不因大士回慈眼  虚度杨花几社春
  洛山二大圣  观音  正趣  调信
昔义湘法师始自唐来还。闻大悲真身住此海边崛内。故因名洛山。盖西域宝陀洛
伽山。此云小白华。乃白衣大士真身住处。故借此名之。斋戒七日。浮座具晨水
上。龙天八部侍从引入崛内参礼。空中出水精念珠一贯给之。湘领受而退。东海
龙亦献如意宝珠一颗。师捧出。更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