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在北崇山神光寺。
大宋宣和元年己卯亥(睿庙十五年)入贡使郑克永李之美等所将佛牙。今内殿置奉
者是也。相传云。昔义湘法师入唐。到终南山至相寺智俨尊者处。邻有宣律师。
常受天供。每斋时天厨送食。一日律师请湘公斋。湘至坐定既久。天供过时不至。
湘乃空钵而归。天使乃至。律师问今日何故迟。天使曰。满洞有神兵遮拥。不能
得入。于是律师知湘公有神卫。乃服其道胜。仍留其供具。翌日又邀俨湘二师斋。
具陈其由。湘公从容谓宣曰。师既被天帝所敬。尝闻帝释宫有佛四十齿之一牙。
为我等辈请下人间。为福如何。律师后与天使传其意于上帝。帝限七日送与。湘
公致敬讫。邀安大内。后至大宋徽宗朝。崇奉左道。时国人传图谶曰。金人败国。
黄巾之徒讽。日官奏曰。金人者佛教之谓也。将不利于国家。议将破灭释氏。坑
诸沙门。焚烧经典。而别造小舡。载佛牙泛于大海。任随缘流泊。于时适有本朝
使者至宋。闻其事。以天花茸五十领。纻布三百匹。行赂于押舡内史。密授佛牙。
但流空舡。使臣等既得佛牙来奏。于是睿宗大喜。奉安于十员殿左掖小殿。常钥
匙殿门。施香灯于外。每亲幸日开殿瞻敬。至壬辰岁移御次。内官匆遽中忘不收
捡。至丙申四月。御愿堂神孝寺释薀光请致敬佛牙。闻于上。敕令内臣遍捡宫中。
无得也。时柏台侍御史崔冲命薜伸急征于诸谒者房。皆未知所措。内臣金承老奏
曰。壬辰年移御时。紫门日记推看从之。记云。入内侍大府卿李白全受佛牙函云。
召李诘之。对曰。请归家更寻私记。到家捡看。得左番谒者金瑞龙佛牙函准受记
来呈。召问瑞龙。无辞以对。又以金承老所奏云壬辰。至今丙申五年间。御佛堂
及景灵殿上守等囚禁问。当依违未决。隔三日。夜中瑞龙家园墙里有投掷物声。
以火捡看。乃佛牙函也。函本内一重沉香合。次重纯金合。次外重白银函。次外
重琉璃函。次外重螺钿函。各幅子如之。今但琉璃函尔。喜得之入达于内。有司
议。金瑞龙及两殿上守皆诛。晋阳府奏云。因佛事不合多伤人。皆免之。更敕十
员殿中庭特造佛牙殿安之。令将士守之。择吉日。请神孝寺上房薀光。领徒三十
人。入内设斋敬之。其日入直承宣崔弘上将军崔公衍李令长内侍茶房等侍立于殿
庭。依次顶戴敬之。佛牙区穴间。舍利不知数。晋阳府以白银合贮而安之。时主
上谓臣下曰。朕自亡佛牙已来。自生四疑。一疑天宫七日限满而上天矣。二疑国
乱如此。牙既神物。且移有缘无事之邦矣。三疑贪财小人。盗取函幅。弃之沟壑
矣。四疑盗取珍利。而无计自露。匿藏家中矣。今第四疑当之矣。乃放声大哭。
满庭皆洒涕。献寿至有炼顶烧臂者不可胜计。得此实录于当时内殿焚修前祇。林
寺大禅师觉猷言亲所眼见。使予录之。又至庚午出都之乱。颠沛之甚过于壬辰。
十员殿监主禅师心鉴亡身佩持。获兑于贼难。达于大内。大赏其功。移授名刹。
今住冰山寺。是亦亲闻于彼。真兴王代天嘉六年乙酉。陈使刘思与释明观。载送
佛经论一千七百余卷。贞观十七年。慈藏法师载三藏四百余函来。安于通度寺。
兴德王代大和元年丁未。入学僧高丽释丘德齎佛经若干函来。王与诸寺僧徒出迎
于兴轮寺前路。大中五年。入朝使元弘齎佛经若干轴来。罗末普耀禅师再至吴越。
载大藏经来。即海龙王寺开山祖也。大宋元佑甲戌。有人真赞云。伟哉初祖。巍
乎真容。再至吴越。大藏成功。赐衘普耀。凤诏四封。若问其德。白月清风。又
大定中。汉南管记彭祖逖留诗云。水云兰若住空王。况是神龙稳一场。毕竟名蓝
谁得似。初传像教自南方。有跋云。昔普耀禅师始求大藏于南越。洎旋返次。海
风忽起。扁舟出没于波间。师即言曰。意者神龙欲留经耶。遂咒愿乃诚兼奉龙归
焉。于是风静波息。既得还国。遍赏山川。求可以安邀处。至此山忽见瑞云起于
山上。乃与高弟弘庆经营莲社。然则像教之东渐实始乎此。汉南管记彭祖逖题寺。
有龙王堂。颇多灵异。乃当时随经而来止者也。至今犹存。又天成三年戊子。默
和尚入唐。亦载大藏经来。本朝睿庙时。慧照国师奉诏西学。市辽本大藏三部而
来。一本今在定惠寺(海印寺有一本许参政宅有一本)大安二年。本朝宣宗代。佑
世僧统义天入宋。多将天台教观而来。此外方册所不载。高僧信士。往来所齎。
不可详记。大教东渐。洋洋乎庆矣哉。赞曰
 华月夷风尚隔烟  鹿园鹤树二千年
 流传海外真堪贺  东震西干共一天
按此录义湘传云。永徽初。入唐谒智俨。然据浮石本碑。湘武德八年生。丱岁出
家。永徽元年庚戌。与元晓同伴欲西入。至高丽有难而回。至龙朔元年辛酉入唐。
就学于智俨。总章元年。俨迁化。咸亨二年。湘来还新罗。长安二年壬寅。示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