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寺亦名弥勒寺。附山临水。花木秀丽。四时之美具焉。王每命舟。沿河入寺。赏
其形胜壮丽(与古记所载小异。武王是贫母与池龙通交而所生。小名薯蓣。即位
后谥号武王。初与王妃草创也)赞曰
 诏宽[狂-王+羽][狂-王+戌]千丘惠  泽洽豚鱼四海仁
 莫道圣君轻下世  上方兜率正芳春
  宝藏奉老  普德移庵
高丽本记云。丽季武德贞观间。国人争奉五斗米教。唐高祖闻之。遣道士送天尊
像来。讲道德经。王与国人听之。即第二十七代荣留王即位七年武德七年甲申也。
明年遣使往唐。求学佛老。唐帝(谓高祖也)许之。及宝藏王即位(贞观十六年壬
寅也)亦欲并兴三教。时宠相盖苏文。说王以儒释并炽。而黄冠未盛。特使于唐
求道教。时普德和尚住盘龙寺。悯左道匹正。国祚危矣。屡谏不听。乃以神力飞
方丈。南移于完山州(今全州也)。孤大山而居焉。即永徽元年庚戌六月也(又本
传云。干封二年丁卯三月三日也)。未几国灭(以总章元年戊辰国灭则计距庚戌十
九年矣)。今景福寺有飞来方丈是也云云(已上国史)。真乐公留诗在堂。文烈公
着传行世。又按唐书云。先是隋炀帝征辽东。有裨将羊皿不利于军。将死有誓曰。
必为宠臣灭彼国矣。及盖氏擅朝。以盖为氏。乃以羊皿是之应也。又按高丽古记
云。隋炀帝以大业八年壬申。领三十万兵。渡海来征。十年甲戌十月。高丽王
(时第三十六代婴阳王立二十五年也)上表乞降。时有一人密持小弩于怀中。随持
表使到炀帝舡中。帝奉表读之。弩发中帝胸。帝将旋师。谓左右曰。朕为天下之
主亲征小国而不利。万代之所嗤。时右相羊皿奏曰。臣死为高丽大臣。必灭国。
报帝王之雠帝崩后生于高丽。十五聪明神武。时武阳王闻其贤(国史荣留王名建
武。或云建成。而此云武阳。未详)征入为臣自称姓盖名金。位至苏文。乃侍中
职也(唐书云。盖苏文自谓莫离支。犹中书令。又按神志秘词序云。苏文大英弘
序并注。则苏文乃职名。有文证而传云。文人苏英弘序。未详孰是)金奏曰。鼎
有三足。国有三教。臣见国中。唯有儒释无道教。故国危矣。王然之。奏唐请之。
太宗遣叙达等道士八人(国史云。武德八年乙酉遣使入唐永佛老。唐帝许之。据
此。则羊血自甲戌年死而托生于此。则才年十余岁矣。而云宠宰。说王遣请。其
年月必有一误。今两存)王喜以佛寺为道馆。尊道士坐儒士之上。道士等行镇国
内。有名山川。古平壤城势新月城也。道士等咒敕南河龙。加筑为满月城。因名
龙堰城。作谶曰。龙堰堵。且云千年宝藏堵。或凿破灵石(俗云都帝岩。亦云朝
天石盖。昔圣帝骑此石朝上帝故也)盖金又奏筑长城东北西南。时男役女耕。役
至十六年乃毕。及宝藏王之世。唐太宗亲统以六军来征。又不利而还。高宗总章
元年戊辰。右相刘仁轨。大将军李绩。新罗金仁问等攻破国灭擒王归唐。宝藏王
庶子率四千余家投于新罗(与国史少殊。故并录)大安八年辛未。佑世僧统到孤大
山景福寺飞来方丈。礼普圣师之真。有诗云。涅槃方等教传受自吾师云云。至可
惜飞房后。东明古国危。跋云。高丽藏王感于道教。不信佛法。师乃飞房。南至
此山。后有神人。现于高丽马岭。告人云。汝国败亡无日矣。具如国史。余具载
本传与僧传。师有高弟十一人。无上和尚与弟子金趣等创金洞寺。寂灭义融二师
创珍丘寺。智薮创大乘寺。一乘与心正大原等创大原寺。水净创维摩寺。四大与
契育等创中台寺。开原和尚创开原寺。明德创燕口寺。开心与普明亦有传。皆如
本传。赞曰
 释氏汪洋海不穷  百川儒老尽朝宋
 丽王可笑封沮洳  不省沧溟徒卧龙
  东京兴轮寺金堂十圣
东壁坐庚向泥塑 我道 厌髑 惠宿 安含 义湘
西壁坐甲向泥塑 表训 蛇巴 元晓 惠空 慈藏
塔像
  迦叶佛宴坐石
玉龙集及慈藏传与诸家传纪皆云。新罗月城东龙宫南有迦叶佛宴坐石。其地即前
佛时伽蓝之墟也。今皇龙寺之地。即七伽蓝之一也。按国史。真兴王即位十四开
国三年癸酉二月。筑新宫于月城东。有皇龙现其地。王疑之。改为皇龙寺。宴坐
石在佛殿后面。尝一谒焉。石之高可五六尺。来围仅三肘。幢立而平顶。真兴创
寺已来。再经灾火。石有拆裂处。寺僧贴铁为护。乃有赞曰。惠日沈辉不记年。
唯余宴坐石依然。桑田几度成沧海。可惜巍然尚未迁。既而西山大兵已后。殿塔
煨烬。而此石亦夷没。而仅与地平矣。按阿含经迦叶佛。是贤劫第三尊也。人寿
二万岁时。出现于世。据此以增减法计之。每成劫初。皆寿无量岁。渐减至寿八
万岁时。为住劫之初。自此又百年减一岁。至寿十岁时为一减。又增至人寿八万
岁时为一增。如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