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孤。不己自安。
乃与群下谋。举土降太祖。群臣可否。纷然不已。王太子曰。国之存亡必有天命。
当与忠臣义士收合心。力尽而后已。岂可以一千年之社稷。轻以与人。王曰。孤
危若此。势不能全。既不能强。又不能弱。至使无辜之民。肝脑涂地。吾。所不
能忍也。乃使侍郎金封休齎书。请降于太祖。太子哭泣辞王。径往皆骨山。麻衣
草食。以终其身。季子祝发肆华严。为浮图。名梵空。后住法水海印寺云。太祖
受书。送太相王铁迎之。王率百僚归我太祖。香车宝马连亘三十余里。道路填咽。
观者如堵。太祖出郊迎劳。赐宫东一区(今正承院)以长女乐浪公主妻之。以王谢
自国居他国。故以鸾喻之。改号神鸾公主。谥孝穆。封为正承。位在太子之上。
给禄一千石。侍从员将皆录用之。改新罗为庆州。以为公之食邑。初王纳土来降。
太祖喜甚。待之厚礼。使告曰。今王以国与寡人。其为赐大矣。愿结婚于宗室。
以永甥舅之好。王答曰。我伯父亿廉(王之考孝宗角干追封神兴大王之弟也)有女
子。德容双美。非是无以备内政。太祖娶之。是为神成王后金氏(本朝登仕郎金
宽毅所撰王代宗录云。神成王后李氏。本庆州大尉李正言为侠州守时。太祖幸此
州。纳为妃。故或云侠州君。愿堂玄化寺三月二十五日立忌。葬贞陵。生一子。
安宗也。此外二十五妃主中不载。金氏之事未详。然而史臣之论。亦以安宗为新
罗外孙。当以史传为是)
太祖之孙景宗[仁-二+由]聘政承公之女为妃。是为宪承皇后。仍封政承为尚父。
太平兴国三年戊寅崩。谥曰敬顺。册尚父诰曰。敕。姬周启圣之初。先封吕主。
刘汉兴王之始。首开箫何。自大定寰区。广开基业。立龙图三十代。蹑麟趾四百
年。日月重明。乾坤交泰。虽自无为之主。乃开致理之臣。观光顺化卫国功臣上
柱国乐浪王政承食邑八千户金传。世鸡林。官分王爵。英烈振凌云之气。文章腾
掷地之才。富有春秋。贵居茅土。六韬三略。拘入胸襟。七纵五申。撮归指掌。
我太祖始修睦之好。早认余风。寻颁驸马之姻。内酬大节。家国既归于一统。君
臣宛合于三韩。显播令名。光崇懿范。可加号尚父都省令。仍赐推忠慎义崇德守
节功臣号。勋封如故。食邑通前为一万户。有司择日备礼册命。主者施行。开宝
八年十月日。大匡内议令兼总翰林臣翮宣奉行。奉敕如右。牒到奉行。开宝八年
十月日侍中署。侍中署。内奉令署。军部令署。军部令无署。兵部令无署。兵部
令署。广坪侍郎署。广坪侍郎无署。内奉侍郎无署。内奉侍郎署。军部卿无署。
军部卿署。兵部卿无署。兵部卿署。告推忠慎义崇德守节功臣。尚父都省令。上
柱国乐浪都王。食邑一万户。金传奉敕如右。符到奉行。主事无名。郎中无名。
书令史无名。孔目无名。开宝八年十月日下
史论曰。新罗朴氏昔氏。皆自卵生。金氏从天入金柜而降。或云乘金车。此尤诡
怪不可信。然世俗相传为实事。今但厚厥初。在上者。其为已也俭。其为人也宽。
其设官也略。其行事也简。以至诚事中国。梯航朝聘之使。相续不绝。常遣子弟。
造朝宿卫。入学而诵习。于以袭圣贤之风化。革鸿荒之俗。为礼义之邦。又凭王
师之威灵。平百济高句丽。取其地郡县可谓盛矣。然而奉浮屠之法。不知其弊。
至使闾里比其塔庙。齐民逃于缁褐。兵农侵小而国家日衰。几何其不乱且亡也哉。
于是时。景哀王加之以荒乐。与宫人左右出游鲍石亭。置酒燕卫。不知甄萱之至。
与门外韩檎虎楼头张丽华无以异矣。若敬顺之归命太祖。虽非获已。亦可佳矣。
向若力战守死。以抗王师。至于力屈势穷。即必覆其家族。害及于无辜之民。而
乃不待告命。封府库。籍群难。以归之。其有功于朝廷。有德于生民甚大。昔钱
民以吴越入宋。苏子赡谓之忠臣。今新罗功德过于彼远矣。我太祖妃嫔众多。其
子孙亦繁衍。而显宗自新罗外孙即宝位。此后继统者皆其子孙。岂非阴德也欤。
新罗既纳土国除。阿干神会罢外署还。见都城离溃。有黍离离叹。乃作歌。歌亡
未详
南扶余 前百济 北扶余已见上
扶余郡者。前百济王都也。或称所夫里郡。按三国史记。百济圣王二十六年戊午
春。移都于泗泚。国号南扶余。注曰。其地名所夫里。泗泚。今之古省津也。所
夫里者。扶余之别号也。已上注。又按量田帐籍。曰所夫里郡田丁。柱贴今言扶
余郡者。复上古之名也。百济王姓扶氏。故称之。或称余州者。郡西资福寺高座
之上。有绣帐焉。其绣文曰。统和十五年丁酉五月日余州功德大寺绣帐。又昔者
河南置林州刺史。其时图籍之内。有余州二字。林州。今佳林郡也。余州。今之
扶余郡也。百济地理志曰。后汉书曰。三韩凡七十八国。百济是其一国焉。北史
云。百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