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恨音叱

赞耆婆郎歌曰
咽呜尔处米 露晓邪隐月罗理 白云音逐于浮去隐安支下 沙是八陵隐汀理也中
 耆郎矣貌史是史薮邪 逸乌川理叱碛恶希 郎也持以支如赐乌隐心未际叱肹逐
内良齐 阿耶 柏史叱枝次高支好 雪是毛冬乃乎尸花判也
王玉茎长八寸无子废之。封沙梁夫人。后妃满月夫人谥景垂大后。依忠角干之女
也。王一日诏表训大德曰。朕无佑不获其嗣。愿大德请于上帝而有之。训上告于
天帝。还来奏云。帝有言。求女即可。男即不宜。王曰。愿转女成男。训再上天
请之。帝曰。可则可矣。然为男则国殆矣。训欲下时。帝又召曰。天与人不可乱。
今师往来如邻里。漏泄天机。今后宜更不通。训来以天语谕之。王曰。国虽殆。
得男而为嗣足矣。于是满月王后生太子。王喜甚。至八岁王崩。太子即位。是为
惠恭大王。幼冲故大后临朝。政条不理。盗贼蜂起。不遑备御。训师之说验矣。
小帝既女为男故。自期晬至于登位。常为妇女之戏。好佩锦囊。与道流为戏。故
国有大乱。修为宣德与金良相所弑。自表训后。圣人不生于新罗云
  惠恭王
大历之初。康州官署大堂之东。地渐陷成池(一本大寺东小池)从十三尺。横七尺。
忽有鲤鱼五六。相继而渐大。渊亦随大。至二年丁未。又天狗坠于东楼南。头如
瓮。尾三尺许。色如烈火。天地亦振。又是年。今浦县稻田五顷中皆米颗成穗。
是年七月。北宫庭中先有二星坠地。又一星坠。三星皆没入地。先时宫北厕圊中
二茎莲生。又奉圣寺田中生莲。虎入禁城中。追觅失之。角干大恭家梨木上雀集
无数。据安国兵法下卷云。天下兵大乱。于是大赦修省。七月三日。大恭角干贼
起。王都及五道州郡并九十六角干相战大乱。大恭角干家亡。输其家资宝帛于王
宫。新城长仓火烧。逆党之宝谷在沙梁牟梁等里中者。亦输入王宫。乱弥三朔乃
息。被赏者颇多。诛死者无算也。表训之言国殆是也
  元圣大王
伊餐金周元初为上宰。王为角干居二宰。梦脱幞头着素笠。把十二弦琴入于天官
寺井中。觉而使人占之。曰。脱幞头者失职之兆。把琴者着枷之兆。入井入狱之
兆。王闻之甚患。杜门不出。于时阿餐余三或本余山来通谒。王辞以疾不出。再
通曰。愿得一见。王诺之。阿餐曰。公所忌何事。王具说占梦之由。阿餐兴拜曰。
此乃吉祥之梦。公若登大位而不遗我。则为公解之。王乃辟禁左右而请解之。曰。
脱幞头者。人无居上也。着素笠者。冕旒之兆也。把十二弦琴者。十二孙传世之
兆也。入天官井。入宫禁之瑞也。王曰。上有周元。何居上位。阿餐曰。请密祀
北川神可矣。从之。未几宣德王崩。国人欲奉周元为王。将迎入宫。家在川北。
忽川涨不得渡。王先入宫即位。上宰之徒众皆来附之。拜贺新登之主。是为元圣
大王。讳敬信金武。盖厚梦之应也。周元退居溟州。王既登极。时余山已卒矣。
召其子孙赐爵。王之孙有五人。惠忠太子。宪平太子。礼英匝干。大龙夫人。小
龙夫人等也。大王诚知穷达之变。故有身空词脑歌(歌亡未详)王之考大角干孝让
传祖宗万波息笛。乃传于王。王得之。故厚荷天恩。其德远辉。贞元二年丙寅十
月十一日。日本王文庆(按日本帝纪第五十五年文德王疑是也。余无文庆。或本
云是王太子)举兵欲伐新罗。闻新罗有万波息笛退兵。以金五十两遣使请其笛。
王谓使曰。朕闻上世真平王代有之耳。今不知所在。明年七月七日。更遣使以金
一千两请之曰。寡人愿得见神物而还之矣。王亦辞以前对。以银三千两赐其使。
还金而不受。八月使还。藏其笛于内黄殿。王即位十一年乙亥。唐使来京。留一
朔而还。后一日有二女进内庭。奏曰。妾等乃东池青池(青池即东泉寺之泉也。
寺记云。泉乃东海龙往来听法之地。寺乃真平王所造。五百圣众。五层塔。并纳
田民焉)二龙之妻也。唐使将河西国二人而来。咒我夫二龙及芬皇寺井等三龙。
变为小鱼。筒贮而归。愿陛下敕二人。留我夫等。护国龙也。王追至河阳馆。亲
赐享宴。敕河西人曰。尔辈何得取我三龙至此。若不以实告。必加极刑。于是出
三鱼献之。使放于三处。各涌水丈余。喜跃而逝。唐人服王之明圣。王一日请皇
龙寺(注或本云华严寺又金刚寺香盖以寺名经名光混之也)释智海入内。称华严经
五旬。沙弥妙正每洗钵于金光井(因大贤法师得名)边。有一鼋浮沉井中。沙弥每
以残食馈而为戏。席将罢。沙弥谓鼋曰。吾德汝日久。何以报之。隔数日。鼋吐
一小珠。如欲赠遗。沙弥得其珠系于带端。自后大王见沙弥爱重。邀致内殿。不
离左右。时有一匝干奉使于唐。亦爱沙弥。请与俱行。王许之。同入于唐。唐帝
亦见沙弥而宠爱。承相左右莫不尊信。有一相士奏曰。审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