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逸,长安人。隐终南之豹林谷。咸平中,遣使召赴阙,授左司谏,累迁谏议大夫、给事中。祥符八年,终工部侍郎。放通经史,七岁能属文。不喜释氏,常裂佛书以制帷帐。着《嗣禹说》。在朝有所启奏,时无知者,杨亿讥其循默,真宗乃出其《议》十三篇,以示辅臣。晚年颇纵酒,盛舆服。王嗣宗知京兆,尝条上其不法,诏问状。不娶,无子。集乃侄孙说所编,范巽为之序。卷首载真宗诏书及御制诗十首。
  △《晏元宪临川集》三十卷,《紫微集》一卷
  右皇朝晏殊字同叔,临川人。景德二年,张知白荐,得赐同进士出身,再试文,擢秘书正字,为王府记室,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宝元三年,拜平章事。四年,坐事,罢知颍川。历陈、许、雍洛,以疾归,侍经席,卒。性刚峻,幼孤笃学,为文温纯应用,尤长于诗,抒情寓物,辞多旷达。当世贤士,如范文正、欧阳文忠皆出其门;女富郑公、杨察,世称其知人。集有两本,一本自作序。
  △《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别集》四卷
  右皇朝范仲淹字希文,其先人。大中祥符八年进士。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正。为学明经术,慕古人事业,慨然有康济之志,作文章尤以传道为任。事母至孝。姑苏之范,皆疏属,置义庄以给之。天下想闻其风采,贤士大夫以不获登门为耻。独梅尧臣尝着《碧》以议诋之云。
  △《李复古集》一百卷
  右皇朝李迪字复古,濮州人。少从柳开学,为古文。开尝谓其门人张景、高弁曰:“此公辅器也。”景初,应进士,擢居第一。累迁翰林学士,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致仕,谥文定。
  △《孙文懿集》三十卷
  右皇朝孙字梦得,眉山人。六世祖长孺喜藏书,贮以楼,蜀人号“书楼孙家”。天圣中进士甲科,累迁知制诰、翰林学士承旨,后参知政事。谥文懿。
  △《姚铉文集》二十卷
  右皇朝铉字宝臣,卢州合淝人。中进士甲科。文辞敏丽。淳化中,直史馆,应制赋《赏花钓鱼诗》,特被嘉赏,翌日,命中使就第赐白金褒奖之。累迁两浙转运使。铉隽爽尚气,薛映知杭州,与之不协,中以危法,除其名。卒,年五十三。
  △《夏文庄集》一百卷
  右皇朝夏竦子乔,江州德安人。以父死事补官。举贤良,除光禄丞。累擢知制诰。仁宗屡欲相之,为言者所攻而寝。初封英国公,后改封郑,谥文庄,贵显凡四十年。天资好学,自经史、百氏、阴阳、律历之书,无所不通。善为文章,尤长偶俪之语,朝廷大典策,屡以属之。为诗巧丽,皆“山势蜂腰断,溪流燕尾分”之类。其集夏伯孙编次,有宋次道序。
  △《缇巾集》二十卷
  右皇朝宋庠字公序,开封雍正人。天圣中,擢进士第一。入翰林为学士。皇元年,拜相。嘉中,复为枢密使,封莒国公,以司空致仕。初名郊,字伯庠,御史言其姓符国号,名应郊天,乃改今名。遗命子孙,不得以其文集流传。
  △《宋景文集》一百五十卷
  右皇朝宋祁子京。与其兄郊同举进士,奏名第一,章献以为弟不可先兄,乃擢庠第一,而以祁为第十。当是时,兄弟俱以辞赋妙天下,号“大小宋”。累迁知制诰,除翰林学士承旨。以文章擅名一时,终不至大用,众颇惜之。张方平为之请,谥景文。通小学,故其文多奇字。苏子瞻尝谓其渊源皆有考,奇或难句,世以为知言。集有《出麾小集》、《西川猥藁》之类,合而为一。
  △《田公金岩集》两卷
  右皇朝田况,字符均。尝登学究进士贤良科,终尚书左丞。尝知成都,听断之明,以比张乖崖。
  △《何圣从卢江文集》二十卷,《刀笔》五卷,《奏议》二十卷
  右皇朝何郯字圣从,成都人。仁宗朝为御史、谏官,擢天章阁待制。熙宁中,以尚书右丞致仕。历汉、梓、永兴、河南四帅守。天资好学,殆废寝食。为诗章简重淳淡,有孟东野之风。其仕台谏时,知无不言,颇有直声。鲜于子骏尝志其墓。集有李邦直序。
  △《富文忠子集》六卷,《奏议》十二卷
  右皇朝富弼彦国,河南人。天圣八年中制科。至和二年,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丰中卒,年八十,谥文忠。其为文章辨而不华,质而不俚。晁以道为之序,其略曰:人孰不仰公使虏之功?上乃拜枢密副使,而公力辞。至和之末,请立皇嗣之功,人或未闻。公于褒进司徒则一命而不避。公每闻人语及北事,便变色若不欲闻者。至青州救灾之功,平居喜为人道之。石介尝以夔、契方公矣,而严事王沂公。荐士后至将相者多矣,而最善刘。数事皆世所罕知者。又曰:公于仁宗时言犹雨露也,英宗时言犹海潮也,神宗时言犹凤呜也。
  △《徂徕集》二十卷
  右皇朝石介字守道,竞州奉符人。天圣八年登进士第,迁直集贤院。笃学有大志,尝谓“时无不可为,不在其全,则行其言,虽获祸,至死不悔。”其为文章,陈古今治乱成败,以指切当时,无所忌讳。作《庆历圣德诗》,分别邪正,专斥夏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