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因记述》,曰《耄智馀书》。余尝彳扁阅之,以为名理之妙,虽白乐天不迨也。辄删去重衤复,总集精粹,以便观览”云。古,元中侍从。
  △《杨文公刀笔集》十卷
  右皇朝杨亿字大年,建州人。祖文逸尝梦一羽人,自称怀玉山人,觉而亿生,白毛被体,其长盈尺,逾月始堕。雍熙初,以才名闻,年才十一。召至阙下,面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宰臣相等贺得神童。淳化中,奏《二京赋》,命试禁林,赐进士第。久之,直集贤院。修《永熙实录》,独成五十六卷。真宗即位,累擢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祥符中,母病杨翟,谒告,不待报,归省。俄自以病丐解官,以太常少卿分司。病愈,起知汝州,复为学士。卒,年四十七。天性颖悟,自幼迄终,不离翰墨。为文敏速,对客谈笑,挥毫无滞。博闻强记,于历代典章制度,尤所该洽,时多取正。乐道人善,后进翕然宗之。然评品人物,黑白太明,奸邪疾恶之,故屡被谗毁。真宗爱其材,特保持之,仅免焉。景中,王晦叔上其为寇相请皇太子亲政疏草,仁宗嘉叹,特赠礼部尚书,谥曰文。《刀笔集》有陈诂序,凡三百六十三首。
  △《张乖崖集》十卷
  右皇朝张咏字复之,濮州人。太平兴国中进士。累擢至枢密直学士、御史中丞、礼部尚书,卒年七十。少好击剑,兼通术数,为文尚气,不事饰,自号乖崖。公知益州,恩威并着,至今人畏爱之。钱易所撰墓志、李畋所纂语录附于后。
  △《陈文惠愚丘集》二卷,《湖阳编》一卷
  右皇朝陈尧佐字希元,阆州人。端拱初进士,累迁三司副使,修《永定实录》,擢知制诰,历韶、庐、寿、洛、并、同、雍、郑八州。景四年,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旋以太子太师致仕。年八十二卒。号知馀子,谥文惠。尧佐属辞尚古,不牵世用,喜为二韵诗,辞调清警可隽味。集皆自有序。
  △《田表圣咸平集》五十卷
  右皇朝田锡字表圣,其先京兆人,唐末徙于蜀。国初,与胡旦、何士宗齐名。中兴国三年进士第。历相台、桐庐、淮阳、海陵四郡守,知制诰,终于谏议大夫。范仲淹、司马光读其书,皆称其直谅,苏轼亦以比贾谊云。
  △《李仲方集》二十卷
  右皇朝李维,字仲方。雍熙二年进士。景德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为翰林学士承旨。年七十一。维以文学进,至老手不释卷,能诗嗜酒,尝谓人曰:“人生诗酒足,则尚何营哉!”
  △《民士编一》十九卷
  右皇朝陈充撰。充,成都人。雍熙中,擢甲科,仕至刑部郎中。知祥符六年贡举,卒年七十。词学典赡,性旷达,善谈谑,澹于荣利,自号中庸子。“民士”云者,盖其未仕已仕前后所著文也。尝以唐牛僧孺《善恶无馀论》为害教,着书反之,《国史》称焉。今集载其论两篇。
  △《孙汉公集》三十卷
  右皇朝孙何字汉公,蔡州人。淳化三年应进士,殿省俱中第一。四迁起居舍人、知制诰。性卞急,尝任京西东、两浙转运副使。颇事苛察。幼笃学嗜古,为文宗经义,与丁谓同为王元之所称,时谓之“孙、丁”。集有丁谓序。
  △《丁晋公集》四卷
  右皇朝丁谓字公言,初字谓之,苏州人。淳化三年进士。累迁知制诰,出知郓州、亳州、州。天禧四年,拜平章事。俄以户部罢。未几复相,封晋国公。干兴中,坐擅改永定陵,贬崖州司户,更赦徙道州。明道末,以秘书监召还,卒于光州。幼聪敏,书经目辄记不忘,善为古文章,尤工诗什。忄佥巧险讠皮世,世鲜其俦。大中祥符初,上欲封禅,未坚决,谓因言“大计有馀”,议遂定。当时所奏祥瑞事,皆谓及王钦若附会成之。性喜图画、博弈及音律。集皆诗也。吴人自陆宣公后,至谓始相本朝,熙宁以来,议者莫不指谓为奸邪之首,自王安石用事,则称其贤智云。王安石之大概亦从可知矣。
  △《鲜于伯圭集》一卷
  右皇朝鲜于瑰字伯圭,阆中人。文章为一时之冠。累举不第,尝作《揠愁词》,时人称之。李宗谔赠诗云:“汉殿无人荐扬子,满朝空诵《揠愁词》。”后与宗谔同年登科,名列第四。赵普判秦州,辟为观察推官,卒。
  △《刘中山刀笔》二卷,《淝川集》四卷
  右皇朝刘筠字子仪,大名人。咸平元年进士,三迁右正言、直史馆,以司谏知制诰,出知邓、陈两州,召入翰林为学士。尝草丁谓、李迪罢相制,既而又命草制,复留下谓,筠不奉诏,遂出知卢州。再召为学士,月馀以知颍州,一召入翰林,加承旨。未几,进户部、龙图阁学士,再知卢州。为人不苟合,学问宏博,文章以理为主,辞尚纟致密,尤工篇咏,能侔揣状,音调凄丽。自景德以来,与杨亿以文章齐名,号为“杨、刘”,天下宗之。《刀笔集》并《淝川集》,有黄鉴序。
  △《张晦之集》二十卷
  右皇朝张景,字晦之。师事柳开,学为古文,名震一时。卒官至廷评,年四十九。集有文百九十三首。禹所编,并为之序。
  △《种明逸集》六卷
  右皇朝种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