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尊彝之属」。刊本「名」讹「盟」,据注疏改。
  锦按:各本「名」皆讹「盟」,与礼记杂记下郑注违,应改。
「稻曰嘉蔬」注「稻菰蔬之属」。刊本脱「菰」字,据礼记注疏增。
  锦按:各本皆脱「菰」,应据礼记曲礼下郑注补。
「卿大夫士神主及题板晋刘氏问蔡谟云」注「重主道也埋重则立主」。刊本「埋」讹「理」,据别本改。
  锦按:北宋本作「埋」。殿本讹「理」,局本已改正。
「诸藏神主及题板制公羊说主藏太庙室西壁中」注「宗庙有祏室」。刊本「有」讹「在」,据别本改。
  锦按:殿本、局本讹「在」。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均作「有」。
    卷四十九礼九
「时享王乃以玉爵酌献樽中醴齐以献此三献也」。案:礼疏作「以玉爵酌着尊泛齐以献尸」。
  锦按:礼疏指礼记礼运孔疏。孔疏引崔灵恩说大祫九献。杜佑据崔说而参以己意,故尊齐有异。下同。
「于是王以玉爵酌象樽盎齐以献尸此五献也」。案:「象」礼疏作「壶」。
「礼齐以酳尸」。案:「醴」礼疏作「泛」。
「诸侯为宾者以玉爵酌盎齐」。案:礼疏作「以瑶爵酌壶尊醍齐」。
「季冬之月天子乃尝鱼先荐之寝庙」。刊本「季冬」讹「仲夏」,「先」讹「咸」,据月令改。
  锦按:各本皆作「仲夏」和「咸」。「仲夏」盖高堂隆误记。「咸」字则不误,「咸」承上文羔、鲔、鱼而言。
「禘祫上将祫祭前期十日之前夕肆师告具」。刊本「具」讹「其」,据别本改。
  锦按:北宋本、殿本讹「其」,王吴本、局本作「具」。
「白黑形盐膴」注「●生鱼为大脔」。刊本「●」讹「膴」,据周礼注疏改。
  锦按:殿本、局本讹「膴」。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均作「●」,与周礼笾人郑注合。
「茆葅麋臡」,刊本「茹」讹「茅」。又「蠃醢」,刊本「蠃」讹「羸」,并据周礼改。
  锦按:各本均作「茅」。考证校语有误,应作「刊本茆讹茅」。北宋本、殿本作「麇」,与周礼醢人合。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讹作「麋」,殿本原不误,考证摘句反而讹「麋」。殿本、局本讹「羸」,北宋本作「蠃」,与醢人合。
「箈葅鴈醢」注「箈箭萌」。刊本「箭」讹「笋」,据周礼注改。
  锦按:王吴本、殿本、局本讹「笋」。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作「箭」,与周礼醢人郑注合。
    卷五十礼十
「禘祫下文帝元嘉六年」注「晋以春烝曲沃齐十月尝太公」。刊本「十」下衍「一」字,据宋志删。
  锦按:各本皆衍「一」,宋书礼志四作「十月」,是。宋志上文有「诸侯孟月尝」之语。
「孝武孝建元年十二月」。刊本「孝建」讹「建元」,「十二」讹「十」。又注「宗庙大礼宜依古典」。刊本「依」下衍「旧」字。又「用来年十月殷祀为允」。刊本「来」下衍「二」字。并据宋志改删。
  锦按:各本讹衍与殿本同。考证校语应作「十二讹十一」,脱「一」字。
「大祭宗庙谓之禘者审谛其昭穆也」。刊本「昭穆」下衍「百官」二字,据魏志删。
  锦按:各本皆有「百官」。魏书礼志一、册府元龟卷五八0均无「百官」。
「春祭特礿」。刊本「祭」讹「废」,据魏志改。
  锦按:魏书礼志一亦作「废」,不作「祭」,考证误。魏志、通典「废」下俱脱「祫」,应据礼记王制订补。
「禘其所自出之祖」。刊本「禘」讹「祖」,据魏志及礼记改。
  锦按:各本「禘」皆讹「祖」。
「天子先祫后时诸侯先时后祫此于古为当在今则烦」。刊本「于」讹「施」,据魏志改。
  锦按:各本「于」皆讹「施」。
「四时行事而犹未禘」。刊本「时」讹「月」,据魏志改。
  锦按:各本皆讹「月」。
「宜待三年终然后祫禘」。刊本「然」讹「乃」,据魏志改。
  锦按:北宋本、傅校本、明刻本与魏书各本均无「三」。魏书礼志二亦作「乃」,考证误改「然」。
「冬公如晋」。刊本「晋」讹「齐」,据春秋及唐书改。
  锦按:北宋本、傅校本、递修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殿本均讹「齐」。局本已改作「晋」,与春秋昭公十三年、旧唐书礼仪志六、唐会要卷一三合。
「二周有半实整三年」。刊本「整」讹「枕」,据别本改。
  锦按:各本均作「枕」,通典此处用「枕」字,甚为精当。考证改作「整」,大失原意。旧唐书礼仪志六作「准」,唐会要卷一三作「概」。
「太庙为始封之祖」。刊本脱「太」字,据别本增。
  锦按:傅校本、明刻本、王吴本、殿本、局本全句作「周以后稷配天庙为始封之祖」。「庙」字衍,旧唐书礼仪志六、唐会要卷一三即无「庙」字,应据删。考证增「太」,非。
「伏请据魏晋旧事为比」。刊本「为比」二字互倒。据别本改。
  锦按:「事」应据旧唐书礼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