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四〕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五〕靡不清净,施于后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一〕正义饬音敕。
〔二〕正义从,财用反。
〔三〕正义祗音脂。
〔四〕正义长,直良反。
〔五〕集解徐广曰:「隔,一作『融』。」
于是乃并勃海以东,〔一〕过黄、腄,〔二〕穷成山,登之罘,〔三〕立石颂秦德焉而去。
〔一〕正义并,白浪反。勃作「渤」,蒲忽反。
〔二〕集解地理志东莱有黄县、腄县。正义腄,逐瑞反。字或作「陲」。括地志云:「黄县故城在莱州黄县东南二十五里,古莱子国也。牟平县城在黄县南百三十里。十三州志云牟平县古腄县也。」
〔三〕集解地理志之罘山在腄县。正义罘音浮。括地志云:「在莱州文登县东北百八十里。成山在文登县西北百九十里。」穷犹登极也。封禅书云:「八神,五曰阳主;祠之罘;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又云:「之罘山在海中。文登县,古腄县也。」
南登琅邪,〔一〕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二〕复十二岁。〔三〕作琅邪台,〔四〕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曰:〔五〕
〔一〕集解今兖州东沂州、密州,即古琅邪也。
〔二〕集解地理志越王句践尝治琅邪县,起台馆。索隐山海经琅邪台在渤海闲。盖海畔有山,形如台,在琅邪,故曰琅邪台。正义括地志云:「密州诸城县东南百七十里有琅邪台,越王句践观台也。台西北十里有琅邪故城。吴越春秋云:『越王句践二十五年,徙都琅邪,立观台以望东海,遂号令秦、晋、齐、楚,以尊辅周室,歃血盟。』即句践起台处。」括地志云:「琅邪山在密州诸城县东南百四十里。始皇立层台于山上,谓之琅邪台,孤立众山之上。秦王乐之,留三月,立石山上,颂秦德也。」
〔三〕正义复音福。复三万户徙台下者。
〔四〕正义今琅邪台。
〔五〕索隐二句为韵。
维二十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一〕事已大毕,乃临于海。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二〕器械一量,〔三〕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匡饬异俗,陵水经地。〔四〕忧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五〕方伯分职,诸治经易。〔六〕举错必当,莫不如画。〔七〕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踰次行。〔八〕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九〕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一0〕六亲相保,终无寇贼。驩欣奉教,尽知法式。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一一〕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一二〕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一〕正义省,山井反。卒,子忽反。
〔二〕索隐抟,古「专」字。左传云:「如琴瑟之抟壹。」揖音集。
〔三〕正义内成曰器,甲冑兜鍪之属。外成曰械,戈矛弓戟之属。壹量者,同度量也。
〔四〕正义陵作「凌」,犹历也。经,界也。
〔五〕正义音避。
〔六〕正义易音以豉反。言方伯分职治,所理常在平易。
〔七〕正义画音户卦反。谓政理齐整,分明若画,无邪恶。
〔八〕正义音胡郎反。
〔九〕正义辟,匹亦反。
〔一0〕正义协韵音棘。
〔一一〕正义解见夏纪。
〔一二〕索隐协韵音户。下「无不臣者」音渚。「泽及牛马」音姥。正义杜预云:「大夏,太原晋阳县。」按:在今并州,「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即此也。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一〕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二〕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三〕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四〕从,与〔五〕议于海上。〔六〕曰:「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七〕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八〕以欺远方,实不称名,〔九〕故不久长。其身未殁,诸侯倍叛,法令不行。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一〕集解张晏曰:「列侯者,见序列。」
〔二〕索隐爵卑于列侯,无封邑者。伦,类也,亦列侯之类。
〔三〕索隐隗姓,林名。有本作「状」者,非。颜之推云:「隋开皇初,京师穿地得铸秤权,有铭,云始皇时量器,丞相隗状、王绾二人列名,其作『状』貌之字,时令校写,亲所按验。」王劭亦云然。斯远古之证也。正义隗音五罪反。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