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听者,以君之故,为三耳。
  
  〈白马论〉
  
  则有马如已耳:『如』,湖北本作『而』。
  
  以有白马为非马:『非』,守山本作『有』。
  
  有白马不可谓有马也:俞樾云:『有马』当作『无马』。就所离言之,白为一物,马为一物,明明有白有马,不可谓无马也。
  
  〈指物论〉
  
  不为指而谓之指,是兼不为指:俞樾云:『兼』,乃『无』之误。天下之物本不为指,而人谓之指,是无不为指矣。
  
  〈通变论〉
  
  曰变非不变可乎:守山本、金壶本、三槐本『曰』下有『谓』字。俞樾云:既谓之变,则非不变可知。何足问乎?疑『不』衍文。当作『「谓变非变,可乎?」曰:「可。」』下文『羊合牛非马,牛合羊非鸡,青以白非黄,白以青非碧』,皆申明变非变之义。
  
  曰右有与可谓变乎曰可曰变只曰右:俞樾云:『变只』无义,『只』疑『奚』之误。奚者,问辞也。犹言当变何物也。问者意谓『右而变则当为左矣』,仍答曰『右』,可证明上文『变非变』之义。
  
  曰二无左:守山本、金壶本、三槐本『二』下有『苟』字。
  
  而羊之非羊也牛之非牛也:湖北本作『而牛之非羊也,羊之非牛也』。
  
  举是乱名是谓狂举:湖北本作『举是谓乱名是狂举』。
  
  恶乎其黄矣哉:守山本、金壶本、三槐本『黄』上多『有』字。
  
  〈坚白论〉
  
  一可乎:『一』,守山本、金壶本、湖北本均作『二』。
  
  而得其所坚者:金壶本此句无『者』字,下有『得其坚也』句。
  
  而石必得以相盛盈:俞樾云:『盛』,衍字。
  
  而不定其所坚:金壶本无『而』字。
  
  恶乎甚石也:『甚』,湖北本作『其』。
  
  〈名实论〉
  
  以其所不正:守山本、金壶本无此句。
  
  知彼之非彼也:守山本、金壶本、三槐本此句下有『知彼之不在彼』句。俞樾云:『知此之非此也,知此之不在此也,则不谓也。』下文当云:『知彼之非彼也,知彼之不在彼也,则不谓也。』两文相对,可据以订正。
  
  此编刊竣,获见近人孙诒让《札》云(五十九):
  
  《公孙龙子迹府弟一》(六十):『王曰:「讵士也,见侮而不斗。」』明梁杰刊本『讵』作『巨』,古通(六十一)。《荀子正论》篇(六十二):『是岂巨知见侮为不辱哉?』杨注(六十三):『巨』与『遽』同。明刊《子汇》本、钱熙祚本均作『讵』(六十四),疑校者所改。
  
  〈通变论〉『羊与牛唯异』,『唯』与『虽』通(六十五)。『羊有齿,牛无齿,而羊之非羊也,牛之非牛也(六十六),未可。是不俱有,而或类焉。』……疑当作『而牛之非羊也,羊之非牛也』,下文云:『羊有角,牛有角,牛之而羊也,羊之而牛也,未可。是俱有而类之不同也。』文正相对。
  
  ……『左右不骊』,……『骊』,『丽』之借字(六十七)。谢注以『骊』为色之杂者,非是(六十八)。
  
  『白足之胜矣……』,……『之』当作『以』。
  
  〈坚白论〉……『一一不相盈……』(六十九),……当作『一二不相盈』。后文『于石一,于坚、白二也』即此义。
  
  『且犹白以目以火见,而火不见』,《墨子经说下》篇(七十):『智以目见,而目以火见,而火不见。』此文亦当作『且犹白以目见,目以火见,而火不见』,今本脱『见』、『目』二字也(七十一),……
  
  谨补记于后。
  
  《公孙龙子》篇目考(七十二)
  
  《汉书艺文志【名家】》
  
  《公孙龙子》十四篇
  
  赵人。师古曰:即为坚白之辩者(七十三)。
  
  毛公九篇。
  
  赵人。与公孙龙等并游平原君赵胜家。师古曰:刘向《别录》云:论坚白同异以为可以治天下,此盖《史记》所云『藏于博徒者』(七十四)。【王应麟《汉艺文志考证》(七十五):《公孙龙子》十四篇。《唐志》三卷。今一卷(七十六)。司马彪曰(七十七):坚白谓坚石非石,白马非马(七十八);异同谓使异者同(七十九),同者异。东莱吕氏曰:告子『彼长而我长之,彼白而我白之』,斯言也,盖坚白同异之祖。《孟子》累章辩析,历举玉、雪、羽、马、人五白之说,借其矛而伐之,而其技穷。】
  
  《旧唐书经籍志【名家】》(八十)
  
  《公孙龙子》三卷,龙撰(八十一)。
  
  《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