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白雲守端禪師語錄
  

  白雲守端禪師語錄卷上
  上堂

  卍云。上堂法語。既載于續刊古尊宿語要卷三。故今不再錄。但収所遺者耳。
  上堂。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圓通則不然。時挑野菜和根煑。旋斫生柴帶葉燒。
  示眾云。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拈拄杖云。山河大地。水鳥樹林。情與無情。盡向拄杖頭上。作大獅子吼。演說摩訶大般若。且道。天台南嶽。說什麼法門。南嶽說。洞山五位修行。君臣父子。各得其宜。莫守寒巖異草青。坐斷白雲宗不妙。天台說。臨濟三玄三要。四料揀。一喝分賓主。照用一時行。要會箇中意。日午打三更。廬山出來道。汝兩個漢。正在葛藤窠裡。不見道。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此三個漢見解。若上衲僧秤子上秤。一個重八兩。一箇重半觔。一個不值半文錢。且道。那個不值半文錢。但願春風齊著力。一時吹入我門來。
  示眾云。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羣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常處此菩提座。大眾。作麼生說個隨緣赴感底道理。祇於一彈指間。盡大地含生根機。一時應得周足。而未甞動著一毫頭。便且喚作隨緣赴感而常處此座。祇如山僧此者。受法華請。相次與大眾相別。去宿松縣裡。開堂了。方歸院去。且道。還離此座也無。若道離。則世諦流布。若道不離。作麼生見得個不離底事。莫是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麼。又莫是一切無心一時自遍麼。若恁麼。正是掉棒打月。到者裏。直須悟始得。悟後更須遇人始得。汝道既悟了便休。又何必更須遇人。若悟了遇人底。當垂手方便之時。著著自有出身之路。不瞎却學者眼。若祇悟得乾蘿蔔頭底。不唯瞎却學者眼。兼自已動便先自犯鋒傷手。汝看。我楊岐先師。問慈明師翁道。幽鳥語喃喃。辭雲入亂峰時如何。答云。我行荒草裡。汝又入深村。進云。官不容針。更借一問。師翁便喝。進云。好喝。師翁又喝。先師亦喝。師翁乃連喝兩喝。先師遂禮拜。大眾須知。悟了遇人者。向十字街頭。與人相逢。却在千峰頂上握手。向千峰頂上相逢。却在十字街頭握手。所以山僧甞有頌云。他人住處我不住。他人行處我不行。不是與人難共聚。大都緇素要分明。山僧此者臨行。解開布袋頭。一時撒在諸人面前了也。有眼者。莫錯怪好。珍重。
  示眾云。泥佛不度水。木佛不度火。金佛不度爐。真佛內裏坐。大眾。趙州老子。十二劑骨頭。八萬四千毛孔。一時拋向諸人懷裡了也。圓通今日路見不平。為古人出氣。以手拍禪床云。須知海嶽歸明主。未信乾坤陷吉人。
  師。姓葛氏。衡陽人。幼事翰墨。及冠。依茶陵郁禪師披削。往參楊岐。岐一日忽問。受業師為誰。師曰。茶陵郁和尚。岐曰。吾聞。伊過橋遭顛有省。作偈甚奇。能記否。師誦曰。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鎻。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岐笑而趨起。師愕然。通夕不寐。黎明咨訽之。適歲暮。岐曰。汝見昨日打敺儺者麼。曰見。岐曰。汝一籌不及渠。師復駭曰。意旨如何。岐曰。渠愛人笑。汝怕人笑。師大悟。巾侍久之。辭遊廬阜。圓通訥禪師。舉住承天。聲名籍甚。又遜居圓通。次徙法華龍門興化海會。所至眾如雲集。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水底按葫蘆。又僧問。不求諸聖。不重己靈。未是衲僧分上事。如何是衲僧分上事。師曰。死水不藏龍。曰。便恁麼去時如何。師曰。賺殺汝。宋仁宗熈寧五年丙戌示寂。世壽四十八。

  贊
  楊岐和尚

  碧海中珠。爛泥裏刺。虎嘯龍唫。雞啼犬吠。天下楊岐。討甚巴鼻。

  衡州茶陵受業和尚

  水月以喻兮古來已多。我今不然兮所陳伊何。百尺竿頭曾進步。溪橋一踏沒山河。固不方遊兮何遊之有。玄沙保壽兮師其與偶。雁峰之東兮洣川之口。三十三秋兮大獅子吼。舒兮卷兮已而矣。依前空瀉洣川水。九江相去幾千里。父有重牙子無齒。謾勞提耳一爐香。微煙旋逐松風起。

  題雲葢會和尚遺塔

  五峰諸祖塔。我祖據中央。山脉朝來正。溪光瀉去長。僧移雲際樹。客獻海邊香。從此瀟湘畔。遺風振洛陽。

  白雲守端禪師語錄卷上
  白雲守端禪師語錄卷下
  頌古

  世尊一日陞座。大眾纔集定。文殊白椎云。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
  巍巍頂相終難見。舒卷何當如掣電。彼時若有此時人。文殊椎下分針線。
  世尊。因外道問云。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據坐。外道讚曰。世尊大慈大悲。開我迷雲。令我得入。作禮而去。後阿難問佛。外道有何所證。而言得入。世尊曰。如世良馬。見鞭影而行。
  萬丈寒潭徹底清。錦鱗夜靜向光行。和竿一擲隨鈎上。水面茫茫散月明。
  傅大士因梁武帝請講經。士陞座。以尺拊案一下。便下座。帝愕然。誌公乃問。陛下會麼。帝云。不會。誌云。大士講經竟。
  大士何曾解講經。誌公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