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莫錯承當。此是非時之食。誘引童蒙止啼之義。在衲僧分上。謂之雜毒食。若也未得其趣。更莫沾唇。若已得其趣快須盡底吐却。儻有纖毫在心。便是虗生浪死珍重。
  上堂。除非休去便休去。若覔了期無了期參。
  上堂。諸上座行脚。當為何事。若要知見明白。了達世出世法。多知解會問答。與天地同根萬法一體。認得法身法性。速往諸方學取。若要透過法身。會得向上關棙。言無展事。語不投機。凡有問來更不答話。做箇灑灑地衲僧。不依倚一物。亦請速往諸方學取。直饒一一見得。與諸人本分事。了無交涉。所以老僧只以本分事接人。若是諸方有語句文字教諸人用心學得。若是山僧此間不立文字語句用心學不得。無你捿泊處。四方學者望涯而退。若要見本分事。便須一切佛法不用學。一切言句不要參。罷却學心。忘却知見。如枯木石頭。有少相應之分。若不如是。與道懸殊。珍重。
  上堂良久云。劒去遠矣。徒勞刻舟。珍重。
  上堂。三世諸佛。仰望不及。天下祖師。結舌有分。知有者善自保任。未知有者。不休何待。參。
  上堂。丈夫各有冲天氣。莫向如來行處行。向甚麼處行即是。諸仁者。出來對眾道看。莫道是趙州南石橋北。莫道是天台華頂。華嶽三峯。莫道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若據如此見解。大似猛虎入穽。俊鷂投籠。自取滅亡。非佗人咎。且道。作麼生是衲僧行處。珍重。
  上堂。大眾。昨日施主齋會。僧道威儀濟濟。俗士禮樂鎗鎗。供養摐然。香花羅列。如此一筵勝事。且道。今日甚麼處去也。若知得來處。即知去處。方不被因果所拘。於諸法中而得自在。汝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汝若向火湯。火湯自消滅。方能放蕩逍遙。有何罣礙。若也未了。萬法所拘。無由解脫。可謂業識忙忙。觸途成滯。若遇惡境現前。如何消遣。古人道努力今生須了却。莫教永劫受餘殃。珍重。
  上堂。良久。大眾不散。師云。做甚麼。不可須待惡水潑那。下去。
  上堂。舉百丈恒和尚有時上堂。眾纔集。云喫茶便下座。有時上堂。眾纔集。云珍重便下座。有時上堂。眾纔集。云歇。便下座。往往常用此時節因緣。眾人罔測津涯。後來恒和尚作一頌。頌此三轉因緣云。百丈有三訣。喫茶珍重歇。直下便承當。敢保君未徹。師云。大眾。只如恒和尚作此一頌。且道見處如何。還知得失否。要會麼。據它三度上堂時節。恰似箇好人。後來作此一頌。恰如面上雕兩行文字。若是通人達士。舉起便知。後學初機。難為揀辨。老僧與汝從頭註出。百丈有三訣。賊身已露。喫茶珍重歇。贓物出來。直下便承當。敢保君未徹。大似抱贓判事。然雖如此。諸仁者若具擇法眼。方能證明。如或邪正不分。可謂瞞頇佛性。更須博問賢良。可惜虗生浪死。珍重。
  因臻和尚大祥齋次上堂。古人道。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知心且置。還端的識得天下人也無。如臻和尚遷化。已得二年。我道如今現在。識得麼。若也識得臻和尚。非但天下。乃至三世諸佛。一切賢聖。只向這裡。一時識得見得。還見得麼。直饒一時見得識得。在衲僧分上。也只是螢火之光。然雖如是。亦須是見到始得。何以。若也不明此旨。便有聚散離別之憂。生滅斷常之見。珍重。
  上堂。古人道。無邊剎境。自佗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只如山僧恁麼道。廬山五老峯。還聞也無。趙州石橋。何不出來通箇消息。直饒你出頭來。也是猢猻繫露柱。不請久立。珍重。
  上堂。三世諸佛亦如是。一切聖賢亦如是。大眾亦如是。山僧亦如是。且道。是箇甚麼。只有照壁月。更無吹葉風。珍重。
  上堂。祖師門下。故是不容。衲僧面前。是何道理。然雖如是。知恩者少。負恩者多。參。
  上堂。大陽門下。不假然燈。衲僧面前。那堪開口。所以釋迦掩室。達磨緘言。若到薦福門下。放過則不可。扣禪床一下。參。
  上堂。焉敢觸忤上流。葢緣曲為下機。然雖如是。圖佗一粒米。失却半年糧。參。
  上堂。虗空無內外。心法亦復爾。若了虗空故。是達真如理。此是上祖家風。後來兒孫不能繼嗣。葢緣易會難見。舉了便會了。謂之隨語生解。亦謂之依通。亦謂之鷂子解會。不是親證親悟。所以疑情不息。葢為無本可據。業識忙忙自生異見云。我不入這解脫深坑。又云。向這法界走。有甚麼了期。何不覔箇出路裏。又云。自有向上一格事。或云。自有透脫一路。如何是透脫一路。王字鑰匙賓鐵打。或云。驢揀濕處尿或云。春草綠濛濛。將上祖門風。却稱提言教以為極則。謂之輕心重教。弃本逐末。如犬趂塊。百十年來。例皆如此。雪峯和尚云。祖師滅了也。被你而今人。埋在荒草裡。若於上祖門風得入。如百千日月。度盡法界一切眾生。若於言教中得入。如螢火之光自救不了。何以。乾慧不免若轉。諸仁者一等是學。離却文字知見。參取自己事。所以佛教祖教。如生冤家。始有少許相應分。且道。作麼生是相應底事。珍重。
  上堂。皷聲纔動。大眾皆集。直得三世諸佛。異口同音。為諸人演唱。可謂法無不周。義無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