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你祖我翁。大智自然同。還肯是也無。
  頌第一句。
  一句自性生  見事無不平  虗空全體是  十方佛弟兄
  頌第二句。
  悲智顯真常  二句你我彰  法法得自在  機鋒印青黃
  頌第三句。
  你我祖翁智悲宗  慈定因果自然同  華藏世界塵剎海  重重顯現無別容
  第三問。如何說普賢作麼生是行門。還且作麼生說本行。
  師云。若第一句。汝名什麼。第二句。汝行他立。普賢在什麼處。第三句。賓主總不與麼。還且作麼生道。
  頌第一句。
  行立本來平  自己本無生  法法皆如是  一句也相更
  頌第二句轉換。
  二理二義收  應用得自由  奪下生機後  放光心色幽
  頌第三句慈定。
  十重萬行周  海印皆自由  古今全生滅  毛端一時收
  第四問。作何契理三句觀音行。善應諸方所。
  師云。一位聞中收。汝道什麼。二位聞思知。汝諸人盡見者箇師僧與麼問。且作麼生道將來。三句應真常。大眾引毫光。還且作何理契。
  頌第一句。
  一理本常行  道你一分更  信志依智用  死句兩平平
  頌第二轉換句。
  換句耀古今  生機最幽深  人我皆無著  同道盡知音
  頌第三句慈定。
  隱顯放毫光  纖塵應真常  萬般同剎佛  海會實堂堂
  第五問。作麼生契會一分流注。二分轉側。三分同詮海會。乞和尚慈悲。逐句答出三分法性。
  師云。若是一分。且信本來具足。不生不滅。無去無來。一日相應。一日佛性。若是二分。知其自由自在。機鋒並無阻滯。應用隨方。喚作二分佛性。若是三分佛性。具足色相。名無得物之功。行絕離塵之用。應現自在。舒卷無妨。如此理論。且略而言之。若盡說。未有了期。
  德彥咨和尚。更乞為某子細說。要知深淺。惟願和尚不倦慈悲。
  師云。若與麼。諸佛菩薩.祖師皆行此法門。廣大自在。所以道。父名知汝字。父名天洪。母名彭質。皇帝生汝。令知有三分。具如是聞知見覺。若與麼道。更為汝說破。
  若是第一句綱宗。且自承當。成現具足。盡什方世界。更無他故。只是仁者。更教誰見。教誰聞。都只是你心王心所與全成不動佛。只欠自承當。喚作開方便門。且要你諸人信有一分真常流注。亘古亘今。未有不是者。未有不非者。如此一句。成平等法門。何以故。以言逐言。以理逐理。平常性相。接物利生。說法度人。所以道。一切羣生類。皆承此恩力。且要自信作佛。若解與麼。方喚作一句真常流注。與鐵輪齊位。十信初心。不作儱侗之見。不作斷常之解。若得如是。唯自己真如不生不滅。且知其宗旨。由是明前不明後。一箇平實。分證法身之量。未有出格之句。死在一句之下。未有自由分。如今若知出格之量。莫被心魔所使。莫執我性。入手中便須轉換。落落地。言通大道。不生平懷之見。此是第一句綱宗也。
  若是第二句。迴因就果。不著平等一如之理。方便喚作轉其投機。生殺自在。奪換隨機。出生入死。廣利三天下。度現在之眾。諸佛道同。除色欲見愛現前諸煩惱。你今喚什麼作煩惱。若欲知得。我為你諸人說破。汝今眼見好之與惡。被色之所使。為身之拘繫。喚作色愛。住他色愛煩惱。有色便有欲。起於妄心。以貪欲堅固。名為欲愛。住他欲愛煩惱。因貪欲故。便起種種見愛。虗妄分別。貪其父精母血。係著我人。能所攀緣。名為見愛。住他見愛煩惱。生滅現前。於一切處。執有滯無。起一切顛倒。所以四住煩惱和合一念無明。共成三界苦樂之因。日夜纏縳。不得自由。從此迷其道眼。常困輪迴。不得解脫。
  你今諸人欲得會麼。但識此無明虗妄元由。自然不被色欲見愛四住所拘。方喚作頓超三界之佛性。三天下銅銀二輪齊位。十信.十住.十迴向.十地.五位.六位。同證生殺之機。互換自在自由。處處通透。若如此理論。方始喚作出格之詞。應用通方。悲智隱顯。耀古騰今。無者不有。無者不無。若與麼。方可二理雙明。二義齊照。不被二邊之所動。妙用現前。廣利二分之佛性。
  若是第三句。知有本智性相之本然。通其越量之知見。明陰洞陽。廓周沙界。一真性相元常。大用現前。應化無方。全用全不用。全生全不生。不著平常之量。不著汝我之能。出生入死。應用自在。顯古德之性相。明祖父通量之情塵。本性真常。無其生滅法門。廣利四天下。與三世諸佛為其說法之師。海印三昧一時現前。於羣生一念之中。具足十種華藏世界海會。同四輪之應用。喚作元常不動之智。佛性大海之本心。廣照圓明。性相自在。若與麼。喚作五位六位。迴因見果。舉果全因。入慈定門。未有不是。未有不非。性相如然。與金輪齊位。收四天下。上至諸天。下至地獄。皆得自由。已伏無明見思塵沙無知之煩惱。所作運為。以虗空為座。號曰法身大士。具足印漩三昧。見報化身。把定乾坤。更無他故。
  此之三句。師